
慈善公益报(杨奕君)10月18日,广东省深圳市的布童凡响纺织文化共创空间内热闹非凡,由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深圳市关爱办指导,深圳市慈善会主办,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关爱基金会)承办,深圳市童安娜校园纺织用品有限公司、布童凡响纺织文化共创空间协办的“非遗赋能·逐梦鹏城”来深建设者手染技能提升计划顺利启动。这场以“非遗手染技艺+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活动,吸引了爱心企业、公益组织代表及首批学员齐聚一堂,共同见证非遗与职业赋能碰撞出的精彩火花。
启动仪式上,关爱基金会代理秘书长陈美寿表示:“希望通过非遗这一独特载体,既帮来深建设者练就一技之长,也让大家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更快融入城市。”
作为协办单位代表,深圳童安娜校园纺织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将把“传统文化赋能教育”的理念延伸至公益领域,未来学员们的手染作品有望走进校园教育产品,让非遗之美触达更多孩子。
关爱基金会为童安娜校园纺织用品有限公司授予共建公益伙伴证书,以此表彰其在公益事业与非遗传承中的积极贡献。
启动仪式结束,学员们迫不及待地参访布童凡响纺织文化共创空间。一件件历史实物、古老纺织设备和翔实图文资料,清晰地展示了中国纺织技艺从汉唐到近现代的发展轨迹。那些承载着时代印记的纺织作品,让学员们直观感受到传统技艺的精湛与文化内涵的深厚。
空间内的陈列设计更让人眼前一亮:以棉花、纱线为主题的艺术装置充满巧思,传统织造与现代美学融合的互动展区趣味十足。学员们一边触摸着柔软的织物,一边聆听讲解,在“可触摸的文化场景”中,真切感受到了纺织非遗的鲜活生命力。
参访过后,理论课程正式开课。课程围绕“纺织传统文化历史变迁”与“染韵文化基础”两大模块展开,专业讲师以朝代为脉络,生动解析了纺织技艺的演变历程。从植物染的分类到环保价值,从色彩形成机制到实际应用,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大家豁然开朗。
课堂上,学员们拿着色彩样本认真对比,围着传统纹样热烈讨论创新思路,积极交流植物染的现代应用场景。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大家一点点构建起完整的植物染知识体系,为后续的实操训练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悉,本项目将在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深圳市关爱办等单位的指导下,持续推进“文化传承+技能提升”双轨培训。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也将继续联动更多社会力量,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拓展实践资源,让非遗赋能真正成为来深建设者扎根深圳、实现个人价值的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