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任乐晴)9月1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布一批无障碍和适老化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集中展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两年以来检察机关开展相关公益诉讼的主要成果,为各级检察机关、民政部门和残联组织协同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实践指引。
据了解,2023年9月1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以来,全国检察机关聚焦无障碍设施建设、信息交流、社会服务三大重点监督领域,共办理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公益诉讼案件6000余件,通过法律监督切实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群体的合法权益,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无障碍环境问题。
此次发布的6件典型案例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包括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人民检察院督促规范城市公园无障碍设施建设行政公益诉讼案、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督促实施公共服务类APP无障碍改造行政公益诉讼案、福建省人民检察院督促履行 120医疗急救无障碍呼救功能建设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督促规范港口码头无障碍环境建设行政公益诉讼案、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检察院督促规范无障碍设施设计审查行政公益诉讼案、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检察院督促实施就医挂号无障碍适老化改造行政公益诉讼案。案件涉及交通出行、公共服务、应急救援等多个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案例既有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整改的审前程序案件,也有提起诉讼并变更诉讼请求的司法实践;既包含无障碍设施硬件改造,也涉及信息交流无障碍软件升级,特别是首次纳入督促规范无障碍设计审查的案例,从源头把控无障碍设施建设质量,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意义。
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负责人介绍,检察机关在办案中注重发挥“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作用,邀请唐占鑫、李楠等自强模范代表、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残疾人、老年人志愿者参与辅助办案,提升监督精准度。针对互联网应用程序、自助公共服务终端设备、便民热线等未实现无障碍功能的突出问题,通过公益诉讼推动相关主体实施改造,着力消除“数字鸿沟”,让特殊群体在互联网时代获得平等便利。
民政部老龄工作司负责人表示,民政部将持续加强硬环境建设,不断优化软环境建设,让老年人居住、出行、生活、消费更加方便安全。将进一步加强与检察机关在适老化环境建设方面的合作交流,在联合调研、信息共享、专业支持等方面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形成适老化环境建设工作合力,共同维护好老年人合法权益。民政部社会事务司负责人表示,民政部将与相关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做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的任务衔接;进一步推动加快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印发中国康复辅助器具目录(2025年版),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康复辅助器具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培育发展新动能、引导激发新消费,增进老年人、残疾人、伤病人群体的福祉。
中国残联维权部负责人评价,这批案例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抓住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关键环节,尤其是规范无障碍设计审查的案例,为从源头落实无障碍要求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值得各地推广借鉴。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