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云辉
慈善公益报 近年来,浙江省温岭市在高质量发展养老事业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财政负担较重,农村老年人收入低,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独居及失能比例高,“未富先老”矛盾突出,失能照护、精神关爱等需求激增。
据悉,截至2024年末,温岭市户籍老年人口达33.84万人,占总户籍人口的28.1%,远超全省平均水平(27.36%)。老龄化率较2023年(26.92%)提升1.18个百分点,年均新增老年人口超1万人。
在此背景下,温岭市慈善总会立足老年群体需求,撬动社会资源,扛起时代使命,实施“幸福夕阳·慈善安老”项目,擦亮向上向善底色,实实在在为困难老人办实事、做好事,助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慈善实践亮点纷呈
一是汇聚慈善力量,擦亮向上向善底色。依托遍布城乡的慈善网络,发挥2600多名专兼职工作人员的作用,建设“处处有善、时时可善、人人向善”的慈善文化,不断拓宽募捐渠道,助力形成全社会向上向善的价值追求,让慈善成为共同富裕的最亮底色。
以慈善助老为载体,建立长效慈善基金。每年举办“9·5中华慈善日”活动仪式,市四套班子领导以身作则,带头捐赠。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奉献爱心。与此同时,精心安排、组织、引导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幸福夕阳·慈善安老”项目,建立助老基金。如上海银润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廖春荣设立1000万元的“岳松助老基金”,大溪镇乡贤邵雨田捐赠1200万元,设立“下洋岙助老基金”。同时目光向下,在村(社区)建立600个共同富裕慈善基金,开展助老、扶弱、助残等活动,3年来,温岭市慈善总会共筹集助老慈善基金达5925万元,保障了“幸福夕阳·慈善安老”项目顺利进行。
二是立足老人需求,打造精准帮扶体系。“幸福夕阳·慈善安老”项目针对困难老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聚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住”,整合慈善资源,打造精准帮扶体系,让老年人在共富路上获得稳稳的幸福感。
实体型助老。联合坞根镇人民政府投入2500万元建设温岭市慈济养老院。该养老院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拥有养老床位150多张。2022年通过社会化运营以来,温岭市慈济养老院已接收坞根镇及附近各地200多名困难老人(其中坞根镇10名特困老人免费入住)在此入住。引导爱心企业捐赠450万元,联合箬横镇贯庄村建设爱心公寓,为该村65名孤寡老人、失地农民、留守老人提供养老型公寓,让他们安居乐业。投入700多万元,建设岳松老人活动中心,为滨海镇闸南村及周边村的老年人提供娱乐、休闲服务。投入100多万元,为全市各地的88户困难老人改善居住环境,让他们生活有奔头。
输血型助老。医疗救助项目,每年为60岁以上的低保、低保边缘对象提供医疗救助,每年支出50多万元,惠及800多人次;每年为500名困难矽肺病患者提供生活补助,支出45万元;项目每年为500多名白内障患者解除痛苦,支出50多万元。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困难老年人,每年支出20多万元。开展送餐服务,城东、新河分会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送餐服务,每年支出25万元。
普惠性助老。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为全市的老年人免费发放口罩、防疫药品,支出2000多万元。利用定向资金,在重阳节等重要节日期间开展大规模走访慰问,每年支出约600万元。大溪分会实施“家庭医生”项目,为大溪镇老人提供医疗服务经费30多万元。
三是立足志愿服务,构建精神关爱模式。在完善传统救助项目的同时,积极探索新项目,逐步从简单施予向系统性帮扶转变,将精神关爱融入公益实践,打造“志愿服务+精神关爱”模式,倡导“给予尊重比给予金钱更重要”的理念。温岭市慈善总会城南义工队开展“临终关怀”“大山电影院”“敲敲门聊聊天”“共吃一顿家常饭”等系列活动;松门义工队开展“飘洋过海来看你”活动,通过定期探访、陪伴聊天、心理疏导等活动,缓解了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孤独感、焦虑感,使老人孤寂的心灵得到安慰。
“临终关怀”的主要对象是无依无靠的老人。城南义工张金华和他的伙伴们认为,他们所做的,不只是送去一声真诚的问候,更是表达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当生命看得到终点时,让他们在最后一程走得有尊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13年来,张金华和他的团队相继对30多位孤寡老人进行临终关怀。
“大山电影院”服务的对象是城南山区的留守和孤寡老人。慈善义工坚守“可以为千人播放,也可以为一人播放”的初心,坚持“日行一善”,只要老人有需求,“大山电影院”就送服务到山区。电影放映前,义工们总会陪老人聊聊天,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同时通过“大山电影院”这个载体,让分散各地的老人相聚在一起,让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被看见、被尊重。2017年以来共放映611场,义工服务2152人次,观影人次达3.6余万。
慈善成绩硕果累累
“幸福夕阳·慈善安老”系列活动项目已筹集助老基金近6000万元,且有持续的资金注入,保证了活动的正常开展。通过建设实体型的养老服务机构,保证了助老活动的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接地气且符合实际的“志愿服务+精神关爱”模式体现了现代慈善的价值,保证了活动的生命力。
3年来,“幸福夕阳·慈善安老”系列项目面向全市老年人,共拨付慈善资金2900多万元,受益达287976人次。该项目整合社会资源,建设实体型养老服务机构,探索特色养老模式,弥补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彰显了慈善力量在应对老龄化战略中的重要作用。立足需求,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助老活动,精准帮扶困难老人,特别是针对因病返贫、突发事故致贫等困难老人的救助,不仅缓解了老龄化社会的现实压力,更促进了社会公平与文明进步。“志愿服务+精神关爱”模式体现了现代慈善的价值,提升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给予尊重比给予金钱更重要”的理念得到进一步弘扬和推广。同时也传承了慈孝文化,激发了全民公益意识。慈善助老不仅是物质补充,更是构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社会的重要驱动力。它通过资源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通过情感联结强化人文关怀,最终推动积极老龄观与共同富裕目标的深度融合。
2023年7月14日,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在考察温岭市慈济养老院时指出:“温岭慈善工作紧密结合自身实际,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可圈可点,值得充分肯定。”2022年12月,针对矽肺病老年患者实施的“大爱无尘”项目获第七届浙江慈善奖之项目和信托奖。2024年8月,“大山电影院”公益项目斩获浙江省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大赛金奖。
(本文作者系浙江省温岭市慈善总会会长)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