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施雨辰)慈善项目大赛、慈善公益大集、“花式”主题活动……近年来,社区慈善活动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核心理念的基层慈善,成为推动社会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当慈善从“特殊节点的仪式”转变为“日常生活的呼吸”,一幅“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慈善图景正在基层社区徐徐展开。
在福建省厦门市,微公益社区行活动温暖启动。4月26日,“近邻有爱 公益同行——2025厦门城市微公益社区行”首站活动在厦门市莲前街道加州商业广场启幕。10余家公益组织及爱心企业积极参与,300多名社区群众、青年志愿者共赴这场公益“盛会”。
微公益是触手可及的温暖,是每个人都能参与的城市治理实践。公益社区行活动引导公益组织进入社区落地互动,让“爱心厦门”转化为市民可感可触的日常实践。活动现场,近20个摊位组成的公益市集被市民围得“水泄不通”。在厦门鹭岛爱心义工协会摊位前,家长和孩子们围着咨询问题;厦门市同心义工服务中心的关爱老人互动游戏,让年轻人体验到了老人的生活不易;厦门市思明区十方救援队演示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法,提升市民应急救援技能。此外,还有更多的便民服务深入社区。中国人寿带来“惠厦保”,将保险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莲前街道工会同步开展有奖竞答、惠民政策宣传;莲前派出所的反诈宣传、莲前司法所的法治宣传,都让社区邻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民体验。
从AI科技到商圈市集,广东省深圳市力图让公益慈善“破圈”。4月25日,深圳市宝安区慈善会第六届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决赛路演评审会举办。本届大赛以“社区慈善实体化+AI(人工智能)数字化+品牌化”为特色,吸引全市120个社会组织参与,30强项目围绕老年人服务、儿童保护、特殊人群关爱等民生议题展开“对决”。经评审团严格评审打分,获奖项目涵盖认知症干预、社区治理创新等领域,赛事承办方同步启动“AI赋能训练营”等两年期培育计划,通过技术培训、导师辅导助力项目落地。部分优质项目将获得宝安区慈善会的资助。据了解,本届大赛围绕“社区慈善”“科技慈善”“空间慈善”“市集慈善”4个重点方向。大赛评审出的项目既是深化“社区慈善实体化”的创新实践,也是响应深圳建设民生幸福标杆的重要举措。
在四川省什邡市,慈善便民集市“暖”动社区。4月24日,在什邡市民政局、什邡市慈善会指导下,该市银杏社区联合海棠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推出“以爱为名”邻里节暨慈善便民集市。活动以白果小区文化广场为主场,吸引500余人次参与,累计募集善款14391元及价值万元的物资。20余组居民现场签约社区共建项目,实现慈善服务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
活动当天,广场化身“爱心能量场”。活动设置三大特色板块,在慈善义卖区,残疾人手绣十字绣等20余件作品半小时售罄;美食长廊汇聚居民拿手菜与餐馆招牌菜,现烤鸡排、秘制油烫鹅香气四溢,所得利润均注入社区基金;跳蚤市场践行环保理念,旧书换绿植、玩具换种子的“低碳交易”让50余组家庭满载而归。本次活动采用“公益资源+志愿服务+居民参与”模式,不仅筹集资金用于社区花园改造、特殊群体关爱等项目,更通过20个志愿服务岗位,培育15名社区治理骨干。现场展示的“慈善参与积分榜”吸引83户家庭注册,未来将依托慈善超市实现服务兑换,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
在河南省新郑市,日前,为加强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丰富社区老年群体日常生活,新郑市慈善总会联合青衿志社工在和庄镇老庄刘村开展了“艾香凝匠心 锤暖夕阳红”主题活动。此次活动以传统手工艺体验与趣味互动为载体,不仅让老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为他们搭建了交流互动的平台,使银发生活充满温情。活动现场欢声笑语不断,传统技艺在温暖互动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也为老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温暖与关怀。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