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2025年全国残疾人文化周活动启动 自4月至11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2025-04-23 08:37:55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王学军)2025年全国残疾人文化周活动日前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启动。活动自4月至11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融合共享,携手同行”为主题,展示残疾人生产生活的新变化新亮点。中国残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专门就活动印发通知,要求挖掘本地特点,加强区域合作,利用基层资源,建立健全残疾人文化周活动常态化运行工作机制,让残疾人更多受益。

  根据通知要求,各地将组织开展读书公益讲座、征文、读书会;推进阅读活动进乡村、进残疾人服务机构、进特教学校、进残疾人家庭;鼓励特教学校开展阅读指导;面向社区、农村残疾人捐助图书;积极开发推广盲文出版物、有声读物等,推动数字阅读,使残疾人可以就近就便享受阅读服务。各地还将组织残疾人积极参与文化馆(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区(村)活动中心以及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等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推动残疾人文化活动融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日常活动。

  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卫星在致辞中表示,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残疾人文化工作深度融合,以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打造“大爱北疆”公益助残品牌,为全国残疾人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文化服务每延伸一寸,生命光彩就多绽放一分;助残事业每深耕一尺,文明厚度就再累积一丈。新时代残疾人文化工作要聚焦精准供给、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科技赋能三大着力点,持续提升服务质效。

  在文化周活动启动地内蒙古,多场活跃广大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文化活动拉开帷幕。据内蒙古自治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内蒙古将组织开展阅读分享会、非遗文创作品和短视频创作征集评选等残疾人群众性文化活动,并展出一批书法、绘画、摄影、非遗手工艺品等作品。

  据悉,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残疾人享有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残疾人文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残疾人文体活动参与率逐年提升。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面向残疾人组织专场文化活动年均超6000场次;文化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等文化助残项目持续实施,累计覆盖18余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共有盲人阅览室坐席3.5万个、盲文图书1.5亿册、视听文献22.9亿册、音视频资源总量超167亿小时。“残疾人文化周”自2010年创立以来已持续整整15年,虽以“周”为名,实则贯穿全年。2025全国残疾人文化周活动,以围绕丰富基层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和提升残疾人文化服务能力为追求,通过组织开展理论宣讲、专题座谈、知识竞赛、文艺演出、艺术展览、演讲征文等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残疾人文化素质,保障了残疾人基本文化权益,打造残疾人文化事业品牌,促进了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理解与接纳,推动了残疾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