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各地基层养老服务开启新模式
2025-04-09 10:00:38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尚 洛)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空巢、独居、失能等特殊老年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多地创新推出“结对认亲帮扶”机制,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社区统筹的方式,为特殊老人提供精准化、常态化的关爱服务,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互助养老新路径。

多元化结对帮扶助力居家养老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道开展特殊老人“一对一”结对认亲帮扶行动,街道结对干部化身“贴身儿女”,为辖区独居、失能、重残、纯老、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以及生活特困等特殊老人送关怀。

  在结对认亲帮扶行动当天,宝龙街道结对干部“登门拜访,敲门认亲”,前往帮扶老人家中,询问老人近期身体、生活及家庭情况,倾听老人的心声,了解他们的诉求。

  “阿婆!最近降温,身体怎么样呢?要多穿衣服!”同乐社区党委委员小陈为结对老人黄阿婆带来问候。黄阿婆今年84岁,常年瘫痪卧床,唯一照料者是其儿子,但其儿子需要兼顾工作,所以黄阿婆时常一人在家。小陈通过网格员摸排了解到该情况,便联合辖区社工、义工开展结对走访。

  此外,宝龙街道还通过网格员、民政专干、党群社工、物业管理员等工作人员,全方位开展辖区特殊老人的摸排,全面掌握辖区老人底数,动态监测老人生活情况,适时开展或调整结对帮扶。

  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积极探索互助养老模式,通过“低龄助高龄”结对帮扶、积分激励、健康守护等机制,激活老年群体“二次价值”,让“老亦有所为”,把互助之花绽放在银发之间。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推动“爱心来敲门”志愿者与独居老人开展结对帮扶,提供“点对点”定期入户探访、安全巡查、日用品代购、扶助就医等服务,有效解决独居老年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难题。

让志愿服务从“活动式”转为“家庭式”

  过生日、话家常、洗脚……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岩泉街道天宁社区搭建平台,以党员志愿者为主与孤寡老人结成“模拟家庭”,让空巢、失独、独居的老年群体享受到家庭温暖和天伦之乐。

  在结对帮扶中,各党建联建单位的党员志愿者和老人组成“模拟家庭”,大家围坐在一起,“面对面”接触、“心与心”交流,全面了解老人的真实需求。同时现场填写亲情卡,为每位老人建立个人档案,记录他们的详细情况,便于针对性开展关爱活动。

  据悉,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养老需求,天宁社区党委联合党建联建单位市司法局、区司法局、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党支部及联通公司等单位开展结对认亲仪式。活动邀请了辖区空巢、失独、独居等需特殊照顾的老年人群体参加。

  在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渊泉镇疏勒社区携手渊泉镇社工站,与辖区10名生活困难独居老人结成帮扶对子,志愿者还会入户探访这些老人,给予他们儿女般的关怀。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六户镇通过培育低龄老年志愿者与高龄老人结对帮扶,志愿者们不仅为高龄老人提供日常陪伴,让他们不再孤单,还通过温暖陪伴,给予他们心灵的慰藉。

  结对认亲帮扶模式不仅织密了养老保障网,更重塑着城市社区的温情底色,当每个老人都能拥有“专属守护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想正照进现实。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