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微光成炬 心怀暖阳 —— 记焦作市博爱县月山镇图王村党支部书记杨应芬
2025-04-02 08:17:49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王 杰)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却曾获得“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奖等20余项荣誉,当选为河南省妇女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多次当选市、县、镇人大代表。她就是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月山镇图王村党支部书记、屠王大骨头饭店总经理杨应芬。

  她默默无闻行善23年。23年里,她筹建免费餐厅,为孤寡老人免费提供三餐;她资助40余名孤儿及困难学生,助他们完成学业;她找来培训老师为困难户免费培训竹编技艺;她帮助因车祸失去丈夫的村民盖新房、找出路;她个人出资为村里安装路灯、清理垃圾、修桥挖河……多年来,她拿出300多万元济危解困,自己却没有攒下多少积蓄。

  1997年,成家后的杨应芬在图王村口开了一家小饭店。3年后,因缺乏经验,导致饭店外债累累,被迫关门。2002年,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杨应芬的饭店重新开业。渐渐地,生意有了起色。一天,她看到两位老人在路边捡东西吃,就赶紧给老人送去两碗饭菜。看着大口大口吞咽饭菜的老人,杨应芬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为周边困难家庭的老人提供免费午餐。

  杨应芬供应免费午餐的消息传开后,最多时有40多位老人来这里吃饭。后来,杨应芬干脆另起一个炉灶,让厨师专门做饭给这些老人吃。

  2016年,为了让老人们有一个更加舒适的就餐环境,杨应芬花费30多万元盖起一座两层小楼,取名“慈爱堂”,安装了中央空调,配备了液晶电视和沙发。在这里,老人们不仅可以就餐,还能在二楼休息。

  “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扔下老人们不管。”杨应芬坦言,“每一个老人都应该得到帮助,因为他们是困难群众。”

  在关心老人的同时,杨应芬还一直关爱着孩子们。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让他们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一个成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23年来,只要听说哪里有困难儿童,杨应芬就会把最贴心、最实际的温暖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需要帮助的孩子身边。她还特意在“慈爱堂”二楼建了“儿童之家”,把那些失去双亲的孩子接到这里。目前,“儿童之家”住着十几个孩子,里面放置有带楼梯的双层木床,安装有空调,配置有衣柜、衣架。此外,还有两间装修一新的学习室,桌凳、沙发、书架、图书一应俱全。

  除了代养10余个儿童外,杨应芬还资助过社会上20多名大、中、小学生。她说:“为孩子,花再多钱我都觉得值得!”

  接触过杨应芬的人都被她的行为所感动。博爱县勤奋学校、博爱一中都主动为杨应芬照顾的孤儿及困难学生免除了学杂费。

  现在,做慈善、献爱心早已成了她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愿意成为一个小小的金子,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光。”杨应芬说,这就是她生活的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