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文昱洲)在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民生议题再度成为焦点,吸引着全社会的目光。从人民网公布的第24次全国两会调查结果来看,“民生保障”“正风反腐”“社会治理” 三大热词关注度最高,其中“民生保障”位列榜首,这凸显了百姓对生活品质提升的迫切期待。3月3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经济民生热点被“点名”回应,释放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重要信号,充分展现了大国之立场。
“民生保障”成两会热词之首
体现百姓殷切期盼
回顾过去一年,全国范围内一系列便民惠民举措落地实施,如全国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存量房贷利率批量下调等,让民众切实感受到了民生保障带来的福利。以江苏为例,在解决群众就业难题、提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完善养老和救助体系等方面成绩斐然,彰显了对民生工作的高度重视。
然而,“民生保障”提升永远在路上。不同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民生难点,此次两会调查中,超八成网民希望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反映出“生养教”成本过高仍是百姓关注的核心问题;超六成网民期望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平台,打造“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体现了求职者对高效便捷就业服务体系的强烈需求;超七成网民希望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减轻就医用药负担,推动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和基层医疗资源共享,凸显了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亟待解决的现状;超七成网民呼吁加强老年人医疗健康服务的基层社区覆盖力度、加强基层社区对儿童及其家庭服务的支持,表明“一老一小”问题依旧是民生领域的重点和难点,急需政策优化和资源倾斜。
两会发言人回应民生关切
展现责任担当
3月3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在70多分钟的时间里,对多个民生议题作出回应。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一老一幼”等民生议题不仅牵动着亿万家庭,更是关乎高质量发展的“国之大者”。
在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方面,2024年委员们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论证,就建立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高质量人口服务体系开展专题协商,在提高长期护理服务市场化供给、前瞻布局发展银发经济、完善政策体系建设、协同破解养育痛点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并得到相关部门积极回应。
谈及“三农”工作,刘结一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过去一年,我国“三农”发展成绩亮眼,粮食产量突破 1.4万亿斤,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全国政协紧扣农业强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重大主题,发挥“三农”领域委员优势,围绕粮食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布局等深入开展视察调研活动,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在生态环境方面,刘结一表示,全国政协围绕新能源产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问题持续跟踪研究,针对农村污水治理等难题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长期关注荒漠化综合防治、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以及流域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过去一年,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国优良天数比例、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显著提升,森林覆盖率超25%,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为民生保障注入动力
在两会召开前夕,众多代表委员深入调研,积极准备提案建议,为解决民生难题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甘华田关注医保体系建设,拟提出关于加快构建符合老年医学特点的医保体系的建议。他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现行医保政策存在诸多短板,如对老年患者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支持不足、医保支付方式与老年疾病特点不匹配、医保目录覆盖不足等。为此,他建议扩大医保覆盖范围,将老年综合评估、延续性护理等老年医学特色项目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并提高报销比例;优化重构医保支付方式,建立老年疾病多维度专属分组标准;探索创新老年医保缴费政策改革,对特定年龄段老人实施差异化缴费政策;探索多元化医保筹资渠道,强化多层次医疗保障;强化技术赋能和数据整合,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对基层医疗服务进行了调研。他发现,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薄弱,难以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大医院与基层机构诊疗量失衡,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缓慢。基于此,他建议国家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医生开办诊所,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放宽诊所检验业务限制,加强基层医务人员技能培训,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落实分级诊疗。同时,针对医疗保障体系,他提出开放准入、鼓励发展商业医疗保险等建议,以构建更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此外,作为来自凉山州的代表,他还关注家乡发展,提出加大科技攻关,助推少数民族医药创新发展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印顺法师在关注民间外交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始终心系社会民生议题。今年两会,他将继续关注社会民生及老龄化问题。他认为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迫切要求,将针对老年人健康与生活的具体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并希望宗教界和民间公益团体在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民众期待两会成果
民生改善未来可期
民众对全国两会在民生领域寄予厚望。在就业方面,2025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规模再创新高,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时面临人工智能替代的新挑战,民众期待两会能出台更多稳就业的新招实招,让更多人端上、端稳饭碗,增加收入,提振消费。
在教育领域,教育内卷、作业负担重,中考分流但职校质量不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律常识教育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民众期待两会能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双减”等方面有进一步部署,让孩子能够上好学,缓解教育焦虑。
在医疗方面,虽然2025年开年医疗领域利好不断,如扩大跨省共济应用地域范围、开展药品和耗材集采、发布丙类药品目录等,但如何提升基层医疗能力尤其是农村地区诊疗服务水平、让药品集采给老百姓更多信心、保障创新药研发等问题,民众希望能在全国两会议事厅得到回应。
在“一老一小”方面,生育率持续走低,婚育、养育、教育成本高,老年人口突破3亿,老有所养需升级为老有优养。民众期待两会能在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鼓励生育、释放银发经济市场潜能等方面取得突破,让“一老一小”更有温度。
全国两会聚焦民生,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回应。从两会热词反映的百姓期盼,到发言人的明确回应,再到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都彰显了党和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相信在两会的推动下,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一系列民生难题将逐步得到解决,民生保障水平将持续提升,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让民生保障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绘就更加绚丽多彩的幸福画卷。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