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尚 洛)近年来,重庆市以“公益性岗位+就业帮扶”为抓手,全力推动乡村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管理,打造具有重庆特色的就业帮扶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日前,笔者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获悉,2024年,重庆公益性岗位共安置10万余名农户就业。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人就业,全家有奔头。多数情况下,这个人是青壮年劳动力,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和收入来源。帮助他们稳岗就业,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关键。”
天刚蒙蒙亮,重庆市巴南区鱼洞街道仙池村村民唐大鹏便早早起了床,来到距家不远处的村委会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据了解,经村里推荐,唐大鹏被聘用为仙池村保洁员,每月能领到1800元的工资。他还在村里的帮扶下种了0.2公顷香桃。“能按月领工资,还有卖香桃的收入,生活有了希望。”唐大鹏说。
在垫江县,白家镇静峰村脱贫户白巨明的老伴髋关节骨折,儿子又得了脑梗,年近花甲的他肩上担子又沉重起来。村里的帮扶干部郭素兰了解情况后,为他申请到公益性岗位。目前他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清扫公路,一个月虽然只有600元工资,但空闲时还可以到附近果园打工,加起来每月能有2000多元收入,足以维持家庭日常开支。
那么,公益性岗位的钱从哪里来?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处副处长李云勇介绍,“通过提供财政补贴,降低了镇街、企业设立公益性岗位的成本,增强其积极性。专项补贴资金可以用于支付岗位工资、社会保险费用以及开展岗位培训等多个方面,确保公益性岗位能够稳定、持续地发挥作用。”
据了解,近年来,重庆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提出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优先安置弱劳动力、半劳动力和无法外出、无业可就的农户。同时,重庆市不断加大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开发出公路养护、河库巡管、助残服务等领域公益性岗位,带动了一大批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公益性岗位共安置101154名农户,有效解决了他们的就近务工问题。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