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2024年残疾人事业交出优秀答卷【2024年度中国慈善公益观察 · 助残公益成果显著】
2025-01-09 10:24:27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张迎迎)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已完成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17.76万户,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在残疾人康复服务方面,截至2024年10月底,已救助残疾儿童44.3万人,基本实现“应救尽救”。

  2024年,有太多值得关注的人和事。正是通过这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一个个感人的瞬间,我们看到了关于残疾人的不同角度、更有深度的中国助残故事。

康复服务 拥抱“美好生活”

  2024年,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有效提升,826.3万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146.6万残疾人得到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超过85%。有47万名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确定394个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

  与此同时,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残疾人的康复服务模式。

  2024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出台《兴边富民边境地区困难残疾人康复服务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在防城港市的防城、东兴,百色市的靖西、那坡,崇左市的宁明、龙州、大新、凭祥等8个陆地边境县(市、区)开展康复辅具配置和康复训练服务。据初步统计,2024年为1000余名残障对象提供康复治疗、康复服务,配置康复辅助器具,有效提高边境地区困难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自我发展。

  2024年8月,广东省暨广州市第八次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教育活动举行。广东省残联、省卫生健康委、省民政厅共同为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等首批17个“广东省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颁发牌匾。据悉,各类基地全面发挥平台作用,开展中途失明者、中途失聪者、脊髓损伤者、成年智力障碍者、稳定期精神障碍者等自助互助康复培训、咨询、辅助器具适配及综合性支持等服务,帮助残疾人重建独立生活能力,更好融入社会。

  在康复教育事业方面,2024年5月,教育部批复同意设置康复大学为公办普通本科学校,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着重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10000人。2024年8月31日,康复大学迎来首届本科生,来自全国5个省份53 个地市的300名新生前来报到,涉及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学共5个本科专业。

科技向善 助残服务取得实效

  电动站立式轮椅、助起沙发、无障碍导航、智能马桶……如果说科技改变的是普通人的生活,那么对于残疾人来说,科技甚至可以改变命运。

  2024年11月,在以“科技赋能 共享福祉”为主题的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上,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的涌现,展示出残疾人事业发展中澎湃的科技力量。在展示的19件创新设计类优秀作品中,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作为唯一一家省级中心入围,“灵动智控”儿童电动站立轮椅被展示。

  “看到儿童电动站立轮椅类型不多、可选择的尺寸规格较少,给未成年人选择空间有限,我们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谈及入选作品设计的初衷,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辅助器具配置科负责人常欣表示。在今年的辅助器具创新设计类赛事中,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勇敢地迈出尝试的步伐,设计出了“灵动智控”儿童电动站立轮椅。这款轮椅不仅可以根据儿童的身体状况调节座椅宽度和靠背宽度、高度,更实现了辅助移动、站立取物、居家康复等多种功能。

  家住浙江杭州的二级肢体残疾人宣普桥,曾想通过“辅具智配”应用场景提前浏览选择想要的辅具,但已60岁的他不擅长操作智能手机,难以实现线上操作。为应对此类问题,杭州打造了操作便捷的助残E站服务平台,赋能基层服务代办、窗口服务通办工作机制的运行。

  杭州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数字化改革中,原本是要依托技术手段,将服务的需求方与供给方在数字平台上“直接握手”,实现服务更便捷更高效。但在现实中,由于残疾人群体的特殊性,尤其是60%的老年人和85%的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群体结构,导致残疾人数字鸿沟现象具有一定普遍性。如今,助残E站服务平台已在杭州推广应用,预计提升3500余名基层残联专职委员的办事能级,为25万名残疾人带来了数字化便捷服务。

无障碍环境建设 让生活无“碍”

  数据显示,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9亿,加上有无障碍需求的孕妇、儿童、伤病人员等人群,社会对无障碍环境的需求广泛而迫切。

  2024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迎来颁布实施一周年。一年来,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持续提升:首份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让民众看得见、摸得着;首次为盲人提供结婚登记无障碍格式文件,让残疾人体会到可以触摸的幸福;国家通用盲文版国歌的发布,让盲人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国歌高昂激越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的开馆,向全社会展示了我国近年来涌现出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设计成果。

  2024年,我国有近3000家互联网网站、手机APP完成信息无障碍改造。截至11月底,为117.76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保障。

  全国15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通了95128电话约车服务,更好便利老年人打车出行;内蒙古、云南等地研发听障人士“120”无障碍报警平台,提高残疾人应对意外风险能力;江苏南京创新打造无障碍花园,视障人士可以用听觉、嗅觉“欣赏”植物……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让各地各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有法可依、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有据可循,提高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效能。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使社会加深对无障碍环境的理解,推动优化无障碍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余所高校成立了无障碍研究机构,超40个无障碍社会组织或科研团队相继成立。社会各界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下足“绣花功夫”,有利于不断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精细度。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十四五”规划已经将公益事业作为重要支撑力量纳入其中,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加入助残公益事业中,为社会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