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张迎迎)寒冷的冬季,各地村干部和农民们依然忙碌着,依托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大棚经济”,让“冬闲”变“冬忙”,为乡村振兴赋能,为增收开辟新途径。
产业集聚 助特色农业发展
在冬季土地闲置时期,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牡丹街村蔬菜种植基地,大棚蔬菜打破了季节的限制,让农民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收入显著提升。
“我这大棚占地5亩,种的全是黄瓜,12月黄瓜进入盛果期,现在每天能摘1000多斤,价格大概2元一斤。今年黄瓜长得特别好,一亩地预计产量能达两万斤左右。按现在的行情,我的黄瓜就能卖10万元左右,效益非常可观。”种植户董壮志正忙碌地采摘着成熟的黄瓜。
据了解,内黄县越冬黄瓜种植面积12000亩,预计总产值5亿元。近年来,内黄县把设施农业作为增收的重要支撑,持续加强政策扶持,推动全县设施农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2024年全县设施蔬菜总播种面积22.2万亩,预计总产量202万吨,预计总产值44亿元,走出了一条“蔬菜为主、品类多样、规模连片、产业集聚”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新春将至,吉林省蛟河市新农街道南荒地村的反季山野菜也迎来了销售旺季。走进当地的山野菜专业合作社温室大棚,热气扑面而来,一捆捆刺嫩芽秆整齐地摆在水床中,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打包。这里的山野菜日均成交200余单,成交额超过3万元。
据悉,蛟河市新农山灵山野菜专业合作社拥有山野菜种植基地675亩,育苗基地67.5亩,反季生产温室9000平方米,年销售反季新鲜山野菜30吨、应季山野菜50吨、山野菜苗300万棵,年销售额达600万元。
电商助力 促农产品销售旺
提起“打霜菜”,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城不少市民津津乐道,但因位于大山深处,“躺”在地里的“打霜菜”却鲜有人知。在得知定点帮扶田堂村“打霜菜”产业销售遇到困难,武宁县烟草专卖局党支部立即组织“星火”志愿服务队前来帮忙,还特意架起了直播架,给地里的“打霜菜”直接上“云直播”,让大山深处的绿色有机美食“直飞”千家万户。
“通过‘云直播’,让村民收获了很多订单,还间接带动了村里的包装运输等产业,很多消费者在直播间的公屏上反馈,打了霜的白菜、萝卜不仅好吃,用来做泡菜,口感更是又脆又甜。”武宁县烟草专卖局党支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初冬时节,在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花园镇一致村的蔬菜种植基地里,新农人主播“胖阿玲”把直播间搬到田间地头,热情洋溢地向粉丝介绍该村种植的特色蔬菜。直播间里互动不停,热闹非凡,网友们纷纷下单购买。
“目前,村里种植了红菜薹、小白菜、菠菜,还有特色芹菜等蔬菜。农户每天上午等露水干了后就去采摘,下午在菜地直播,家里同步打包发货。”一致村村民余自玲说。
据了解,在蔬菜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一致村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蔬菜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逐步实现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采收、统一出售的“六统一”模式,一致村的蔬菜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