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湖州创新服务模式 让困难群众求助不再难
2024-12-23 18:34:32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彭益舟)日前,《湖州市临时救助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实施,这标志着浙江省湖州市建立起覆盖面更广、标准更细化、更贴合困难群众实际的临时救助网。据了解,救助对象有三类:湖州市户籍人口;居住在本市且持有《浙江省居住证》人口(含居住在本市且持有港澳台居民居住证人口);困难发生在本市的非本市户籍且未办理《浙江省居住证》人口。其中,前两类对象根据困难情形分为支出型救助对象和急难型救助对象,救助条件和标准不同;第三类对象按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有关规定进行救助。

  对于支出型救助对象,《细则》要求,提出申请当月前12个月内,家庭成员因家庭刚性支出超过家庭承受能力,经各类救助补助和帮扶后,负担仍然较重,导致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个人或家庭。包括在册困难家庭和收入、财产符合一定要求的非在册家庭或个人。针对临时遇困的急难型救助对象,则根据困难程度明确了救助标准。其中家庭共同生活成员出现人身伤害、突发重大疾病或住宅、生活必需品遭到破坏的情形,人均最高可以获得低保月标准3倍的紧急救助金;出现人员死亡或住宅、家庭生活必需品遭到严重损坏的,人均救助金为低保标准的3至6倍,情形特别严重的放宽至12倍;因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困难导致连续3个月无收入来源且情形特别严重的,最高可获得低保标准的12倍救助金;特殊情况还可通过“一事一议”方式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细则》将低收入困难扩面家庭作为支出型救助对象的一类对象加以明确,对非在册的其他困难家庭的收入财产标准也相应放宽,适度扩大政策覆盖范围。政策适用人群放宽到居住在本市且持有港澳台居民居住证人口,进一步保障港澳台居民合法权益。此外,明确家庭总收入按实际收入计算,不采用“虚拟收入”,并将因意外事件等产生的,主要为维持基本居住条件和基本生活等其他必需支出和必要的就业成本纳入家庭刚性支出范围,进一步扩大临时救助适用情形。

  此外,《细则》中“一次审批、分阶段发放”资金发放方式,也为临时救助工作增添一抹暖色。“通过一次审批、分阶段发放的方式,我们可以根据申请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分阶段救助计划,从而让救助更加精准。”湖州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悉,随着临时救助新政的实施,湖州市民政局将根据新政施行后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临时救助工作机制,真正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把便捷、高效的救助服务送到有需要的困难群众手中。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