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杨奕君)孤独症孩子面临着沟通障碍、社交困扰等难题而难以顺利融入社会,被称作“来自星星的孩子”。为了让这些星星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多地探索多种方式,鼓励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携手,共同推动建设更加包容的社会环境。
家庭是孤独症孩子的重要支点,让患儿家长了解孤独症,对患儿的后续治疗以及康复尤为重要。12月1日,湖北省十堰市慈善总会联合十堰市太和医院儿童康复中心开展了“全生涯服务 全方位关爱”孤独症儿童科普讲座,携手尊重、呵护星星的孩子,搭建一座连接孤独症群体与社会大众的桥梁。
活动当日,太和医院儿童康复中心心理行为主任赵峰详细介绍儿童康复中心孤独症全病程治疗技术,随后分别从家庭感觉统合训练指导、中医康复适宜技术、家庭社交训练模式、正确处理问题行为、识别孤独症儿童情绪以及孤独症儿童科学饮食计划6个方面详细讲解,为参会家长提供了孤独症儿童的日常养育思路,帮助孤独症孩子改善身体状况,促进他们的康复进程,提升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
增加社会对孤独症儿童关注度,可以鼓励孤独症儿童慢慢打开自我,融入社会。12月7日,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慈善会携手山西省海外回国年轻一代企业家商会,开展了关爱孤独症儿童慈善活动。
活动汇集了来自孤独症儿童创作的、以星星为主题的画作和手工艺品,作品不仅展示了孤独症儿童独特的艺术天赋,也传递了他们内心世界的美好与纯净。慈善募捐环节的艺术品全部被爱心人士购得,所得款项将全部用于支持孤独症儿童的康复项目。此次活动让更多的企业及社会人士了解、接纳、包容孤独症儿童及家庭,携手为他们创造更广阔的平台。
孤独症儿童并非与世界隔绝,他们的情绪同样丰富、鲜活、真实,只是他们不愿遵循世界的规则表达自我。在孤独症儿童康复道路上,鼓励他们用艺术等途径多元地表达,是引导他们打开自我的第一步。12月8日,由浙江省温州科技馆、龙湾区(温州湾新区)慈善联合总会主办,龙湾区图书馆、潘罗敏慈善艺术工作室承办,西安美术学院温州校友联络站支持的星星探客 ——“艺术+科技”实验公益课堂成果展在龙湾区开幕。
展览展示了众多艺术科技课程。潘罗敏教授介绍,这些课程针对孤独症儿童沟通难题,运用绘画作为沟通桥梁,采用独特荧光屏材料,通过手电筒光影点亮学生创意,让心灵画卷自由表达。课程在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让孤独症儿童深切体验创新的无限魅力。“艺术+科技”实验公益课堂旨在提高社会对孤独症儿童的关注,落实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与呵护。截至目前,在温州科技馆探客空间已开展8期活动,开办10节课,帮助孤独症儿童200余人。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