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把“慈善幸福家园”办成温馨的大家庭 —— 一位基层慈善工作者的感悟
2024-12-04 10:22:19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柴天禄)自中华慈善总会发出建设“慈善幸福家园”的号召以来,全国各地慈善系统积极响应,“慈善幸福家园”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从国家层面讲,近期规划、远期目标都包含慈善内容;从地方层面看,“慈善幸福家园”发展规划都是两办下文实施。慈善工作已是各级党政部门的具体工作内容。

  2020年,中华慈善总会发起了“幸福家园工程”项目,陕西省慈善协会把慈善村社创建活动与该项目结合起来,实现了慈善由助力扶贫攻坚向助力乡村振兴的华丽转变。

  从“慈善幸福家园”项目的建设内容,足以看出此项目的实施是全民慈善大格局的有效途径。慈善工作站为其提供了组织保证;互助基金为其提供了物质保障;慈善公约为其提供了思想教育和舆论氛围;志愿服务为其提供了人力资源;关爱中心是其基本的目标体现和工作平台。五项内容互相辅佐,缺一不可。通过“幸福家园”项目的实施,实现人人都是慈善的践行者、人人都是慈善的受益者,居民之间形成睦邻友好、互相关爱的新型关系。

  米脂县慈善协会自2021年开始与县民政局联手创建“慈善幸福家园”,现在近80个村建起“幸福家园”,占到全县村社30%左右。总结4年的创建经验,我认为在今后的“慈善幸福家园”建设上,不能一味地追求数量的增加和面上的普及,而应由推广普及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及由过去的扩面增量向今后的提质扩能转变。为此,要做到如下三个转变。

  一是由物质服务向精神文化服务转变。在过去的“慈善幸福家园”建设中,为了解决留守老人的吃住难题,我们把重点放在爱心餐上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从现在看,村社老人吃饭问题由民政部门的村社互助项目基本解决,那么慈善的建设内容和投资重点就应该调整到精神文化方面,以作为对幸福院建设的补充和提高。已建起平台的村社,应根据各村具体情况,发展长项,使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光大。

  二是由单纯助餐服务向大公益服务转变。以前的慈善基金平台着重筹集助餐经费,今后,特困助学基金、大病救助基金、公益林、公益路、村社环境建设等村社急需的公共建设资金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筹集。关键是要管好用好公益基金,才能维护平台的公益性,树立平台的信誉度。

  三是由单纯助老服务向全民服务转变。在最急需的助老问题解决之后,应该着眼老百姓的需要,他们最需要什么我们就解决什么。比如龙镇黄家坬村的“幸福家园”不受年龄限制,谁报饭给谁吃;还有郭兴庄镇酒窑坬村幸福院,全村在外人员临时回村,只要你愿意,就能在幸福院吃住,深受百姓的好评。实现这三个转变是推动“慈善幸福家园”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向。

  总之,我们要根据村情和村民的意愿,把“慈善幸福家园”真正办成温馨的大家庭,使老百姓有家的温暖、有家的快乐。要因地制宜,一村一样,一村一策,不能盲目攀比,不能千篇一律。老百姓的希望就是我们的目标,老百姓的幸福就是我们的追求。慈善工作就是做党和政府的有力助手,为老百姓做好暖心服务。

  (作者为:米脂县慈善协会秘书长)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