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霍 芮 秦相锋)近日,山西省运城市绛县郝庄乡西郝庄村的“绛县大角老年助餐点”正式揭牌。当天一大早,村里的老年人们便聚集起来,亲身体验他们期待已久的助餐点。运城市民政局也在当天组织了医疗巡诊和老年志愿者服务等多种敬老活动。这是运城市民政局今年8月初开展“善行河东”系列活动的一个缩影。
随着市、县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民政职能发生了调整。如何在此背景下推动民政改革,为新形势赋予新的生产力,成为运城市民政局的重点关注方向。民政局领导班子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以“善行河东”为主题,以群众“急难愁盼”为靶向,围绕“一老一小”,推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会组织与慈善发展等职能与其他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有机融合、联通耦合。通过这种方式,将民政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使服务对象能够直接接触民政资源,从而为高质量发展的“民政大戏”贡献力量。
今年9月5日,在运城市盐湖区黄金水岸社区,拥有近2000户居民、4000多名居民的社区一片热闹。在市、区两级民政局的支持下,社区慈善工作逐步启动。社区主任王国娟虽然策划和指导过多次社区活动,并曾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报道,但将慈善工作常态化地融入社区日常生活、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对她来说依然是全新的挑战。
活动当天上午9时,近千平方米的社区空地上挤满了居民。伴随活动指挥的开始,居民们有序地集中在“2024年中华慈善日、山西慈善宣传周暨善行河东系列之慈善进社区宣传活动”的背景墙前。活动启动后,运城市慈善总会和盐湖区慈善总会现场发起了“一元捐助力老年口腔健康”“爱心企业助力福利院家庭养育”等慈善项目的劝捐工作,居民们积极参与,纷纷自发捐赠。社区居民崔临平表示:“这次活动办得好,我捐了衣物、书籍,还捐了款,这么大的一个社区,只有慈善能穿破各家各户的水泥墙,把大家拢在一起。”
运城市民政局局长杨建庭表示,活动当天是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的第一天,也是第九个“中华慈善日”,选择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举办此活动,对推进慈善工作进社区、打造社区慈善机制有着深远意义。全市13个县(市、区)都开展了相同主题的活动,旨在全市形成慈善合力,推进民政事业、慈善事业新局面。
如果说慈善工作是民政服务社会的一把钥匙,那做好老年服务、创建老龄友好运城就是民政有待解密的锁。今年8月6日,“善行河东”系列活动的首场“养老机构讲养老”如期举行。运城市副市长张锐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13个县(市、区)的203家养老机构及1530个农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参加了活动,5家养老机构还分享了经验。华荣禧康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通过活动才深刻体会到养老服务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民政服务的重要使命。
围绕“善行河东”主题,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共举办了“养老机构讲养老”“社会组织讲服务”“养老集市”“慈善法专题讲座”“慈善进社区”等5项活动。统计显示,有超过2万人次直接参与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民政创新的目标在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在各项工作的推进中避免因力量分散而导致成效削弱?对此,杨建庭表达了他的打算——5项活动犹如伸开的五指,要攥指成拳、形成合力,必须在活动的持续性、配套方案的跟进性以及具体落实上多下功夫。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以盐湖区黄金水岸社区为试点,该区城区79个社区在城区办事处的统一安排和集中组织下,进行了实地观摩学习。同时,永济市、河津市以及临猗、万荣、芮城等县在市民政局的统一部署下,以政府名义积极推动民政业务的内外融合与耦合,“民政主题”引领的河东现象逐步形成。
市、县两级的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各自的“在线、在场”优势,在政策延伸和补充方面大胆创新、显著见效。在活动期间,仅运城市慈善总会发起的“爱老敬老百岁好幸福”等3个慈善项目便获得了超过6.7万元的捐赠,参与捐赠的市民达1万多人。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