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一抹“志愿红” 大爱暖三秦 —— 陕西省69万慈善志愿者展风采
2024-09-04 17:54:55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胡运森)近年来,陕西省慈善协会不断加强慈善志愿服务队伍建设,8253支志愿服务队伍、69万余名志愿者成为助推陕西省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身穿“陕西慈善”红马甲,走进社区、深入乡村,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奉献,充分彰显了慈善志愿者的爱心善意、责任担当。

“一元关爱” 温暖古城西安

  慈行善举,彰显陕西温度。2012年2月22日,由陕西省慈善协会、《华商报》倡议的旨在关怀西安市80岁以上孤寡老人的“一元关爱计划”在西安启动,150多家爱心企业庄严承诺,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一元就餐、一元买药、一元洗衣、一元理发、一元打车等多种关爱服务,并公示“一元爱心”店名。活动开展后,众多商家积极响应,“一元关爱计划”如春风般吹拂西安,使这座千年古城的寒冬荡漾起阵阵暖意。

  倡议见报后,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商家大力支持。短短半个月,共有300多家爱心店报名,“一元关爱计划”在西安全城引起了敬老爱老暖流。西安的2月依然很冷,但是关爱计划温暖洒满古城。《人民日报》、央视等全国几十家媒体相继关注此项活动,陈忠实(已故)、肖云儒、杨幕、苗圃等数十名文化名人及影视明星也通过转发微博等多种方式表达了对本次活动的支持,还有数万名志愿者、众多网友也通过微博支持“一元关爱计划”。在这股关爱老人的暖流里,西安的春季充满暖意。

  陕西省文明办主任白宽黎说,“一元关爱计划”不仅是中国传统美德的体现,也是古城西安厚重文化的彰显,更是新时期学雷锋的新载体。“一元关爱”是西安一张慈善名片,把古城西安打造成慈善之城。2017年“一元关爱计划项目”荣获“中华慈善总会突出贡献奖”。如今这朵“一元关爱计划”之花依然在三秦大地绽放。

“三大节日” 送关爱到千家万户

  “春节送温暖”“六一”送爱心、“重阳送关心”项目,是陕西省慈善协会与全省各市、县(区)慈善会联合实施多年的传统品牌项目。20多年来,陕西省广大慈善志愿者在“三大节日送温暖”活动中,带着礼物走基层、进社区、入农户,到敬(养)老院,看望慰问帮扶对象,帮助打扫卫生、贴春联、演节目、包饺子、聊家常,把党和政府及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关爱,送到特殊儿童、老党员、劳模、孤寡老人、残疾人、退役军人以及有困难的人群家中。

  据不完全统计,“三大节日”项目活动共筹集4亿多元,惠及各类群众300多万人次,出现了众多送爱心的动人故事。

  2022年“六一”儿童节这天,榆林星缘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中心再次被欢声笑语填满。切蛋糕、收礼物、做游戏……榆林青年慈善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与孩子们亲切交流、温暖互动,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乐趣。

  自闭症儿童常常被称作“星星的孩子”。“自2013年开始,榆林青年慈善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就定期到这里,与‘星星的孩子’共度快乐时光。我们也希望更多人能够关注自闭症儿童,参与到这项公益活动中来。”榆林青年慈善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崔宏飞说。

  延川县慈善协会学雷锋公益志愿者经常自带专业理发工具,上门为农村留守老人理发,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将惠民实事落到了实处。

  在三秦大地,广大慈善志愿者以小型分散、灵活机动的方式,到农村、进社区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把慈善公益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奏响了一支大爱的协奏曲。

“疫”线绽放最美志愿红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牵动着每一个志愿者的心。2021年1月26日,陕西省慈善协会志愿者总队面向全省慈善志愿者发出倡议,号召广大志愿者积极行动起来,为疫情防控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倡议发出后,三秦大地上迅速涌现出了众多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在三秦大地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一抹抹鲜艳的“志愿红”,成为抗击疫情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陕西省慈善协会志愿者总队直属的45支志愿服务团队中,有超过3万名志愿者第一时间加入抗击疫情第一线。志愿者们捐赠物资累计超过价值100万元,发往抗疫一线。

  得知武汉抗疫一线女医护人员急需“安心裤”用品,陕西省慈善协会志愿者总队及时与有关方面联系,从善款中支付20万元用于采购“安心裤”,捐赠给武汉抗疫一线的女医护人员。

  “摆渡”医护人员、接送老人、分享防疫知识、相互鼓励打气……疫情期间,“爱心车厢”抗疫支援队的9个微信群消息就没停过。500余名出租车司机心系防疫一线,默默地用行动传递着一座城市的温度。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文艺志愿者采用多种形式,在第一时间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讴歌战斗在一线英雄群体的同时,向大家科普抗病防病知识。他们用优秀的作品鼓舞着人民群众,将美好的祝福送给中国、送给武汉。

  陕西省歌舞剧院相继推出《忠诚》《大爱无疆》《我们一定赢》等歌曲的音频、视频,通过抖音、公众号、朋友圈、广播、电视等不同渠道广为传播。陕西省慈善协会形象大使贠恩凤、刘远、李梅等人率先捐款,同时第一时间主动录制防控倡议及公益广告。陕西省慈善书画研究会会长雷珍民以及宋亚萍、王忠勤等众多书画家纷纷用书法绘画战“疫”情;陕西省少儿艺委会举办网络书画展,用2895幅精美的少儿绘画作品支持抗击疫情;此外,诗词、剪纸、面塑等作品,也用特有的方式为抗疫加油。

  志愿者们标志性的红色服装,在三秦大地像流动在战“疫”前线的“一团火”,他们与基层社区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筑起一道道疫情防控的“红色屏障”。

  在陕南山区,柞水县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逾千名志愿者全面行动,志愿者们迅速集结,一支支志愿队伍投身一线,那一抹抹鲜艳的“志愿红”,为战胜疫情汇聚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最“硬核”的力量。

  在关中平原,铜川359个行政村,72个社区的志愿者都利用村广播、流动大喇叭和有源音箱反复播放疫情防控知识,做好防控知识的传播者、疫情谣言的制止者、抗击疫情的践行者。

  在陕北高原,定边县慈善协会14个志愿服务队、20个乡镇分队2600名志愿者按照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部署,冲锋在抗疫阻击战的第一线。

  在三秦大地,每一位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就是一名冲锋陷阵、骁勇善战的将士。他们用善心与爱心,冲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第一线。他们是社区群众身边的“最美逆行者”,他们最温暖的颜色描绘出最靓丽的风景线。

“保护生态” 让水清山绿

  近些年来,陕西省开展的“爱我母亲河·爱我大秦岭”志愿服务项目备受社会各界的称赞。

  如何让陕西省壮美母亲河——黄河及渭河、汉江水变清,让中国的脊梁龙脉——雄伟父亲山变绿,使清水在“绿”中穿行,众多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奔赴在一线,为保护母亲河、父亲山的生态环境,为美好家园奉献着他们的爱心。

  2012年7月,陕西省慈善协会联合省环保厅开展了“爱我母亲河”渭河环保志愿服务活动。2018年8月,联合中国艺术节基金会启动了“保护大秦岭”志愿服务项目。广大慈善志愿者积极投身“爱我母亲河”“保护大秦岭”慈善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开展环保宣传、捡拾垃圾、监督污水排放、保护水资源等多项活动,栽种各类树木、花草等,为保护母亲河和大秦岭贡献慈善的力量。

  榆林市慈善志愿者总队设立了万亩慈善林建设项目。汉中、安康、商洛三市还成立了护林和保护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一江清水送北京”志愿者服务大行动。陕西省慈善志愿者总队多次带领组织众多志愿者走进秦岭开展种花植树等活动。

  关爱自然、呼吁环保,是三秦善星、汉阴县博元实业公司总经理张元江的奉献情怀。他一方面致力将博源实业建设为秦岭南部汉阴县环保企业标兵,一方面大力开展关爱秦岭自然志愿服务活动。他先后20余次带领志愿者清理月河垃圾,清洁广场等城区公共场所。他发起“万人环保签名”活动。近年来,张元江共投入100万元支持秦岭“一江清水送北京”志愿活动。

  据陕西省慈善协会组联部部长王军利介绍,近年来,陕西省坚持以志愿者为主体力量、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广大慈善志愿者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并从一次次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弥补短板,打造了“情暖夕阳”“关爱留守儿童”“关爱抗战老兵”“慈善义诊”“爱心歌曲大家唱”“慈善艺术进军营”“慈善读本”进学校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不论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还是在抗震抗洪救灾中都有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冲锋在最前线。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有志愿者在行动,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志愿者在无私奉献。同时,陕西省慈善协会连续多年评选慈善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项目和星级志愿者,对707个志愿服务先进集体、430名志愿服务先进个人、182个志愿服务优秀项目、7689名星级志愿者进行表彰。

  目前,全省志愿者各志愿团队,正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慈善协会会长吴前进提出的要求,全力打造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弘扬雷锋精神,不断激发全社会的慈善公益热情,促进陕西省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