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廖艳萍 李国全)一段短短的扶手,承载着社会各界的爱心;一张崭新的书桌,托起了孩子的学习梦想。
5月中旬,由广东省广州市慈善会联合广东省慈善总会、广州市善城社区公益基金会等单位共同发起的新一期 “安居计划”居家微改造(2024)项目(以下简称“安居计划”)招募启动。
这项旨在改善社区长者及困境儿童生活学习环境、减少居家安全隐患发生的安居计划,自2022年启动以来,已经完成三期改造工作,惠及社区长者、困境儿童及困难群众6599人次。项目启动以来,广州市福彩中心秉持“扶老 助残 救孤 济困”宗旨,倾注资金和真情,大力支持项目发展,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
极大提升
公共区域的安全度
作为广州老城区之一的越秀区,有不少“双重老龄”社区——楼龄老,居民多为长者。人民街就存在很多这样的社区。
陈伯今年80岁,患有高血压、肾结石等多种基础疾病,且前后做了3次脊椎手术,多年来都行动不便。上厕所和洗澡是陈伯日常生活的一大难题。在了解到情况后,社工通过安居计划为陈伯申请在厕所加装适老化扶手。“装了扶手之后生活方便很多,上厕所后身体有助力站起来,冲凉也不再担心会滑倒。”陈伯说。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街“双百工程”社会工作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介绍道,安居计划给服务区内老年人的帮助不仅是入户安装了扶手,更多的是在老旧小区楼道加装新扶手。
该工作人员表示,服务区内不少楼房建造时间较早,楼层较高,且没有电梯等设施,对老者出行存在安全隐患。2022年,了解到安居计划后,该社工站就针对服务区内情况积极申请安居计划的资助。
启动福彩助力安居计划
惠及近7千人次
“在安居计划启动前,我们有做过类似的项目。”广州市慈善会筹募部部长卢志芳介绍,在2019年,广州市慈善会联合广州市善城社区公益基金会试点推动“耆乐安居”长者居家环境微改造项目,并进行长者需求探访。2021年,广州市慈善会联动爱心企业华浔装饰集团为荔湾区白鹤洞街道鹤建里小区的53栋老旧楼宇安装483个扶手,方便社区长者出行。
“后来还有一些长者打电话过来问我们还能不能申请加装楼梯扶手。”卢志芳表示,这些项目实践切实让社区长者的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广州市慈善会也发现,长者居家环境微改造和楼道扶手的改造需求不少。同时,在“微心愿·善暖万家”项目中,广州市慈善会了解到不少困境儿童家中缺少学习空间。
在此背景下,2022年5月,广州市慈善会联合广东省慈善总会、广州市善城社区公益基金会等单位共同启动安居计划。据了解,2022年至2023年的安居计划改造产品包共分为五类,具体为:长者A类辅助包、B类修葺包、公共空间改造、学习空间改造、困难人员房屋修葺。项目自启动以来,经过需求走访、入户测量、确定改造意见等,在多方协作努力下,已完成三期改造工作。截至目前,该项目联动12家单位5655位爱心人士,募捐274.23万元,项目共完成长者微改造A类辅助包495户、B类修葺包232户、儿童学习空间改造547户、公共空间加装扶手239栋,从化区房屋改造超60户,共惠及6599人次。
标准化定制包
聚焦长者防跌防撞需求
据了解,安居计划2024年度预计投入超600万元,除了定向为广州市从化区、白云区困难群众进行房屋改造外,该项目还计划向全广州市招募符合条件的500户社区长者和200户困境儿童,以及对80栋旧楼进行居家安全、学习空间微改造及公共扶手改造。
卢志芳表示,本年度安居计划在长者标准包方面进行了升级,通过照亮前行包、防撞防滑包、起坐助力包三种标准包的方式,针对长者在居家适老化上的不同需求,为其添置更加贴心、实用的居家产品。
其中照亮前行包主要针对长者晚上起夜或行走时使用,减少因灯光昏暗而碰撞受伤跌倒的风险,包括感应小夜灯和带灯拐杖;防滑防撞包主要针对长者居家跌倒风险,让长者能够安心在屋内走动,包括防滑垫、防撞角、助行器;起坐助力包主要针对长者居家如厕及起床时助力,减少蹲下起立或起身晕倒的风险,包括移动马桶、床边助力器。
“升级标准包是为了能扩大项目受益对象范围。”卢志芳介绍,以上三个标准包的升级主要考虑安装和使用便捷的原则,减少需要专业安装师傅上门服务的环节,同时对降低长者发生较大意外风险的需求进行产品配置。
此外,在困境儿童学习空间改造方面,延续早前方式,根据困境儿童需求,为其添置书桌椅、台灯等学习设备,营造明亮、宽敞且舒适的学习环境。在公共空间楼道扶手改造方面,重点关注长者占比较高、无电梯、无扶手的旧楼,通过在楼道加装扶手、增加楼道指示灯,为长者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