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2019上海慈善论坛举行
2019-09-10 16:25:01    慈善公益报

 探索慈善发展新征程

——2019上海慈善论坛举行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安迪《慈善公益报》记者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获悉,9月5日,在第四个“中华慈善日”到来之际,2019上海慈善论坛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三楼上海厅举行。本届论坛以“建国70周年·现代慈善新征程”为主题,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慈善机构领导和公益人士共同探讨交流现代慈善发展的思考与探索。本届论坛由上海市民政局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文汇报社共同主办,上海研究院现代慈善研究中心承办。上海研究院现代慈善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原常务副理事长施德容,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上海研究院现代慈善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谢玲丽,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吴秋珍等参加了论坛。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钟燕群作主旨报告。钟燕群提到,1978年以来,社会领域和慈善领域从社会组织的扩展、治理方式、慈善理念和运作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钟燕群还从聚焦项目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通过创新(包括理念、方法、运作方式等)来更有效地回应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新挑战和棘手的社会问题;注重跨界合作和多元协同;以各区代表机构为基础,扩展机构的社会影响力;积极倡导践行现代慈善文化等五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现代慈善的实践。钟燕群表示,未来要不断拓展慈善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手段,在法制慈善、精准扶贫、长三角慈善一体化、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之路方面取得新的进步。
      论坛现场发布了《现代慈善前沿丛书——建国70周年·现代慈善新征程》和《2019互联网慈善报告》,《2019互联网慈善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慈善法》颁布以来,我国慈善事业借助“互联网+”迅速发展,截至2018年12月,20家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共为全国1400余家公募慈善组织发布募捐信息2.1万条,募集善款总额31.7亿元,同比增长26.8%,网民点击、关注和参与次数达到了84.6亿人次。互联网有力地促进和实现了慈善组织、慈善项目和捐赠人的信息流重构。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在2018年专门设立了互联网众筹部,积极尝试多平台、多类型的互联网众筹活动,统筹协调各类渠道与资源,以将更多优质慈善项目推送给爱心人士。
      《2019互联网慈善报告》显示,在慈善组织借助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的同时,以科技企业为代表的爱心企业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将自身业务中的优势或特点通过科技与慈善相结合,增强公益慈善项目的规模化效应和可持续效应。得益于大量科技企业的积极探索,互联网募捐场景越来越多元化,出现了阅读捐、虚拟游戏捐、积分捐、消费捐、行走捐、企业配捐等多元化公益捐赠交互模式,募捐种类也日益丰富。多元化的捐助场景及捐助种类更加贴合年轻一代的生活习惯,使得80后、90后、00后逐渐成为互联网捐助主力。
   此外,本届论坛还对“失独(临终)关怀与护理服务”和“网络众筹及困境儿童”两个单元的专题研讨。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市民政科学研究中心原主任殷志刚,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社会工作系和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导黄晨熹,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理事长陈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吕鹏,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刘玉照,上海市法学会慈善法研究会理事魏艳,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志云,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丁辉侠,分别以“人生第四乐章的温馨演绎”“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的功能和作用”“安心陪护-失能失独关怀的突破口”“寻找白鱀豚:中国企业是如何进行社会创新的”“制度衔接、结构转型与流动儿童义务后‘过渡期’教育”“香港慈善机构的筹资与法律规制”“‘积木’困境儿童议题资助的探索”“网络众筹帮扶困境儿童中的供需匹配与监管评估问题”为题,作了主题交流和经验分享。
      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中华传统美德,现代慈善既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弘扬,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据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慈善事业紧抓战略机遇,砥砺奋进,创新发展,走出了一条改善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的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之路。以慈善组织为中坚的各类慈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慈善法治建设逐步完善,全社会慈善意识明显增强,各类慈善活动积极踊跃。截至2018年12月,我国年度慈善募捐总额超过900亿元,全国正式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超过7500家,组织净资产合计超过1600亿元。同时,依法登记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已超过1.2万个,全国注册志愿者超过1.2亿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储备超过120万。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