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张迎迎)上海市徐汇区凌云街道社区有一个“玩具吧”,在这个吧里,社区的全职妈妈、奶奶们接受培训后纷纷变成了“早教老师”,不仅解决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还给儿童及家长们打造了一个温馨的社区环境。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凌云社区去年4月成立的社区基金会,就是这个小小的社区基金会,通过设立“玩具吧”项目,顺利解决了社区存在的“熊孩子”问题。
据悉,近年来,随着社区社会组织不断增多和发展,各地社区服务的有效供给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在这一背景下,社区基金会的应运而生,为开展社区服务发挥了更多积极作用。
社区基金会大有可为
对于大多中国人而言,社区基金会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主要因为它近几年才在中国兴起,指那些根植于社区、旨在解决社区问题的慈善团体。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特别提到鼓励发展社区基金,指出要“不断拓宽城乡社区治理资金筹集渠道,鼓励慈善捐赠、设立社区基金会。”
为此,全国各地纷纷通过成立社区基金会的方式进行社区治理,并服务区内居民。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地按照各地方社区的需求,设立了不同类型的社区基金,并已有成熟的实践模式。
“依托社区基金,围绕解决居民问题为中心,可以撬动居民参与,提升社区社群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社区自我治理的目标。”有关专家指出,社区基金还可以以活动为载体,缔结社区新的链接,实现自组织过程,把居民的个性化诉求以组织化的方式进行呈现。
据悉,目前社区基金在社区居民、企业、政府、民间公益力量参与下,通过自下而上参与社区治理,已达到了汇聚社区力量、普惠社区居民的效果。
小基金做“大”慈善
如今,在社区治理进程中,小至救急救难,大到社区治理,无处不存在社区基金助民解忧的身影。
今年3月底,广西柳州刚刚大学毕业的吴同学母亲因病去世。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不知道如何是好的吴同学拨打电话向所在社区求助,社区工作人员马上来到她家,并从社区爱心基金中拿出了2500元,帮其料理后事并渡过了难关。
对此, 社区党支部书记覃俊华介绍说,辖区内居住着不少低保、低收入、残疾、孤老等特殊群体,每当遇到突发事件就会陷入困难。于是今年2月,由区人大代表以及辖区居民一起共捐赠2.5万多元建立了爱心帮扶基金,专门帮助这些困难群众。
据悉,截至今年11月初,该基金已经使用近9000元,帮助了5户家庭。社区基金发挥了居民“爱心蓄水池”的重要作用,也推动了当地公益慈善事业和社区治理的精细化发展。
社区基金不只是在社区救助上,在社区发展治理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四川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街道社区,就有一个发展基金,它是由辖区内20余家企业自发捐赠成立的,现已筹集专项资金100余万元。据悉,该基金将重点支持社会组织、居民自组织等,围绕区内居民面临的热点痛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有效回应包括邻里融合、物业矛盾、小区环保、扶弱助困等方面的需求,以满足居民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一个人力量很小,但众志成城,汇聚社区居民力量,虽是社区的小基金,但也能发挥大效用。这或将对构建新的社会关系,提升社区社群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启迪与借鉴作用。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