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张迎迎 通讯员 钱 芳)慈善超市是为了解决群众临时生活困难而建立的经常性捐助点,也是新型的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慈善平台之一。把慈善超市运营理念加入高校的运营中,以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是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近年来,为了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江苏南通许多高校纷纷设立了“慈善超市”,用“超市”为高校困难学生搭建起了一个慈善助学平台。
创新慈善超市理念
2011年,南通市慈善总会经过调研,发现赴通就读高职院校的贫困家庭困难学生比较多,其中一部分连基本生活用品都买不起,为了让有需要的学生能够缓解生活压力,感受社会温暖,南通市慈善总会启动了“爱助校园——高职院校慈善超市项目”(以下简称“高校慈善超市”)。
据悉,为帮助南通在读高职院校家庭困难学生解决部分日常需求,慈善超市以“一个超市、十万资金、惠及百名学生”为目标,帮助许多寒门学子顺利完成了学业。
那么,作为一个爱心平台,“高校慈善超市”有什么功能?南通市慈善总会副会长、秘书长王勇介绍说,主要帮助贫困家庭学生从超市中领取许多生活必需品,缓解实实在在的困难;培育了许多超市所在院校的师生慈善热情,积极为超市的运行捐赠款物;此外,超市的运行管理过程中,还会培养和锻炼许多贫困家庭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在南通这样的“高校慈善超市”已经有13家,通过“高校慈善超市”的运营加强了对高校困难学生的帮扶,提高了大学生崇德向善、热爱集体、关心社会的意识。
助贫困学子上学无忧
“高校慈善超市”把爱的声音传递给了每一位困难大学生,大学生们的慈善意识也逐渐提高,南通高职院校“慈善超市”接收功能、救助功能、社会教育等诸多功能的不断展现。
在南通市慈善总会和各高职院校的共同努力下,各院校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探索了形式不一的慈善爱心超市。部分院校“高校慈善超市”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创新,为高校所在社区服务,帮助社区困难群众、为文明毕业提倡为下届新生捐献“爱心包裹”、为边远山区贫困孩子邮寄衣物等,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此外,许多“高校慈善超市”所在院校的师生和退休教职工积极捐赠各类衣物和现金,为超市的运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保障。
“通过慈善超市的运营,带动师生们共同参与,让慈善意识、慈善文化进课堂、进社团、进头脑,可以激发学生慈善精神。”南通大学学工处副处长卢志勇表示,以后还将发挥人才优势,通过慈善理论推动实践工作,进一步提升慈善活动水平。
为师生搭建一个献爱心平台,用慈善超市汇聚大爱暖流。据了解,自2011年开始,南通高职院校“高校慈善超市”项目运行7年来,南通市慈善总会累计投入资金266万元;各慈善超市资助募集接收捐助物资5000多件,发放物资价值40多万元;资助困难学生6000多人次。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