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扶贫政策不是养懒汉
2018-08-24 15:26:15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希文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关键时刻。由于一些地方扶贫方式简单化,为了赶进度,会给贫困户送钱送物,有的地方干脆让贫困人口都吃低保,一兜了之。这些扶贫方式助长了不良风气,要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必须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扶贫政策不能养懒汉。如果扶贫政策把懒汉都养起来,就会破坏社会规则,党和政府公信力也会受影响。8月20日,国新办召开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指出,必须坚决避免我们的扶贫政策养懒汉!


防止优亲厚友和隐瞒收入

      因为贫困户享受的政策优惠较多,因而一些贫困地区的个别农民争当贫困户,当上贫困户的群众又不愿意脱贫。因为贫困是按户建档立卡的,个别农户的儿女为了不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甚至把老人分户出去当贫困户,从而享受贫困户待遇。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在基层,要想在一个村里调查谁是贫困户,算他收入是多少是很难算清的,因为农民不记账,自己也搞不清楚一年赚多少钱,贫困不是算收入算出来的。但是到村里看哪一家生活条件怎么样,谁家经济是不是困难,是可以看出来的,街里街坊心里也是一清二楚。各地在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当中,如何防止有些农户争当贫困户,提高建档立卡贫困识别的精准度,防止出现优亲厚友,防止隐瞒收入而被错评为贫困户?
      对于上述问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表示,在确定谁是贫困户的时候是把“两不愁、三保障”分解为很多看得见的指标来做综合判断,除此以外,多数村庄还要让村民进行民主评议民主选贫。2014年全国范围内建档立卡,2015年开展回头看,现在每年都进行动态更新和调整。全国有的省份回头看已经开展了两轮。从扶贫的督查巡查、调查暗访、第三方评估提供的信息来看,现在贫困户错评漏评比例已经很低了。这次中央发布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建档立卡工作,抓紧完善扶贫开发的大数据平台,强化政府各个部门信息的有效对接。通过扶贫信息的共享可以及时剔除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经过这两年的摸索,采取各种措施,现在有人不符合条件,想争当贫困户,越来越难了。

如何避免“等、靠、要”?

      贫困户退出需要本人签字认可,在基层扶贫的实践工作中得知,绝大多数贫困户是心服口服签字退出的。但在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各地确实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户,虽符合退出要求但不愿意签字退出,他们安于现状什么都不想干,认为扶贫是干部的事,“等、靠、要”思想严重,存在“干部干、群众看”这种现象。这些行为会助长不劳而获的不良风气,也挫伤了基层干部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如何培育这部分人的内生动力?对于这个问题,韩俊给出了具体措施:
      一是加强教育引导,开展扶贫扶智行动,治贫要先治愚、治贫必须治懒,要引导贫困群众增强脱贫主体意识,这方面有的地方创办了农民夜校、讲习所,通过这些平台弘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各地可以大力推广。
      二是要改进扶贫方式,扶贫项目要让贫困群众多参与,动员贫困群众更多的投工投劳、多劳多得,不能提倡不劳而获。对绝大多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不能通过发钱发物的方式帮扶。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必须通过保障兜底,但对大多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该鼓励通过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三要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还是要让他们有技能,可以发展产业,可以就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要把不履行赡养老人义务,虚报冒领扶贫资金、严重违反公序良俗的人列入失信名单,加大惩戒力度。脱贫攻坚一定要应扶尽扶,能够通过就业来脱贫就要应扶尽扶,还要应保必保,这样才能体现社会公平。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