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为独生子困难家庭架起医疗“防护网”
2018-08-17 15:48:01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张迎迎 在继“独生子女护理假”被社会推崇认可后,国家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关注度持续增加。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方案提出,计划生育方面,主要包括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计划生育“少生快富”补助3个计划生育扶助保障项目,明确为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

      据了解,近年来,为给予这些特殊家庭扶助,解决他们后顾之忧,多地也频频出台新政策,给独生子困难家庭铺就医疗服务“绿色通道”。

独生子家庭的医疗问题

      “在一间狭窄的病房里,两张相隔的病床上躺着两位老人,中间的男人手握着两张病床上的老人,守护着自己的父母。”这是一张名字叫作《独生子》的照片,它在朋友圈广为传播,网友纷纷们表示这是2018最令人暖心和令人揪心的照片。
      在这张《独生子》照片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国独生子家庭的养老护理问题。目前,养老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在多地推广独生子女护理假引发社会各界热议的同时,也给独生子女困难家庭医疗问题敲响了警钟。早在2012年,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改时就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赡养人应当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但年轻人因工作忙,无法经常看护和赡养老人,特别是独生子女对老人进行医疗护理看护更成了难题。
      与此同时,据今年5月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显示,当前高龄老年人3000多万,失能老年人4000多万,这其中也包括了很多独生子困难家庭。面对空巢、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增加,对照护服务的需求日益凸显,独生子女家庭老人的医疗无人照护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便民服务为独生子女解忧

      如何落实解决独生子家庭的医疗问题,缓解了这些特殊家庭老年人生病无人照料的问题。今年来,社会组织、医疗机构参与关爱帮扶,政府财政兜底给独生子困难家庭送上了一系列的关怀政策。日前,青海省将在62所医疗机构开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享受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人群为持《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证》的青海省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即独生子女为三级以上伤残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妻及伤残子女;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的夫妻。目标人群可在指定的62所医疗机构就医享受优先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及优先挂号、就诊、转诊、取药、收费、综合诊疗、住院等服务。
      无独有偶。社会组织参与,大数据医疗服务也在逐步惠及这些特殊人群。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试点推出“互联网+线上线下暖心护航”服务平台,为计生特殊家庭“暖心护航”,当地政府采取购买服务方式与泉州一方服务公司签约,使用大数据,为计生特殊家庭提供医疗、心理、家政等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据悉,该平台通过委托方式,为计生特殊家庭提供多元化的服务,这些家庭可通过“暖心护航”平台一键呼叫自己的个性化即时需求。逐步形成了由政府“定菜单”、社会组织“当大厨”、失独家庭“按需点菜”、第三方评估“品鉴菜质”的四方良性互动循环运作模式,确保服务项目的持久性。
      为独生子困难家庭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精神慰藉,使其成员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关爱。目前各色医疗服务,构建起了计生特殊家庭日常有关爱、社会齐参与的良好帮扶服务体系,这些服务也将为独生子困难家庭竖起一道坚实的“防护网”。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