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艾 捷) “村村通”是国家的一个系统工程,其包涵公路、电力、生活和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等。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社会,都对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和配套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现在农村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而村村通网络更是覆盖了全国的每一个乡村,为全国城乡居民打造了一个网络家园。
然而,由于农村普遍面临着居民居住不集中,线路长、乘客少、发车较固定等问题,客运市场相对还是很薄弱,客车“到县到镇不到村”的现状大量存在,群众出行的 “最后一公里”难题仍待解决。
2016年,贵州省利用交通大数据开发出来的全国首个农村网约车软件“通村村”APP,自从2017年试运行至今,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覆盖了贵州39个县,“通通村”让农村也可以网上约车了。
“有了这个软件,我现在的客流量增加了三分之一,月收入从2000多元增加到了3000多元。”去年12月25日,在黔东南州雷山县郎德镇报德村,首批尝鲜全国首个农村网约车的客运司机陈文华,给“通村村”软件给予了“五星好评”。
雷山县是黔东南州的旅游大县,人口流动比较大,特别是西江、郎德等苗寨景点,每天的出行量较大。自从雷山县推出了这款名为“通村村”的APP出行软件后,该县居民的出行确实方便了很多。
陈文华是黔东南州雷山县黔岭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的一名客车司机,负责跑雷山的农村客运专线。“我的车子是七座车,以前车子经常坐不满,少的时候只能拉到一两个客人,跑一趟的油钱都不够。自从安装了‘通村村’这个软件后,每天有多少乘客预约,在哪儿等车,手机上都能一目了然。”陈文华说。
“通村村”从产品端密切贴近群众需求,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灵活、更实惠、更便捷的出行选择。居民们可通过网约车APP或微信端内随时叫车或预约拼车,让出行不再困难。尤其是在农民工返乡回家或者到集镇上赶集购物的高峰期,居民就可体验到互联网科技带来的方便和快捷,更加彰显了农村网约车的作用。
这种由政府部门和滴滴出行联手开通的农村客运班线和网约车,利用交通大数据进行“村村通客运车+网约车”的运营模式,解决了当地农村的出行难题的问题,对于各地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在肯定农村网约车的同时,由于一些农村地区的网络信号不好、农村留守的老人和小孩不会操作微信和支付宝等问题,还需要在实际运用中找准难点,并逐个攻克,方能让农村网约车真正落地,更加方便居民出行。
农村网约车作为链接村镇的交通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乡村的现实需求,称之为扎根乡村的“乡村的士”也实至名归。期待着这种互联网+的新产物,能够快步融入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