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要闻
“半条命”撑出精彩人生
2018-07-24 15:57:49    慈善公益报

 “半条命”撑出精彩人生

——记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曙光特教学校校长张小侠
 
 
      慈善公益报(胡运森  本报记者  钟 伟 癌症,如狼似虎。谈癌色变,是大多数人的本能反应。有不少患者当得知自己患了癌症,精神先于身体崩溃,很快便离开了这个世界。然而也有一些人选择直面病魔,顽强抗争,用被判处“死刑”的生命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陕西渭南市临渭区曙光特教学校校长张小侠就是其中一位。
      张小侠24岁创办曙光特教学校,27岁患胸椎部髓内肿瘤,被医生判定只有3年期限。如今张小侠已45岁,尽管手术后她只能依靠轮椅出行,但她的特教学校却有了长足发展,从这里走出的孩子有了很好的归宿。张小侠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好校长”“全国残疾人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被430多名残疾孩子亲切地称为“轮椅妈妈”。

心灵选择 创办特教学校

      “为了残障孩子创办特教学校已经21年了。从起初租房,到现在有了2000平方米规模的校园和1450平方米的教学办公用房;从起初只有30余名在校生,到现在的98名。已毕业的332名学生中,有的继续深造,有的找到了自己称心的工作,令我感到十分欣慰。”张小侠在接受《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1973年8月,张小侠出生在渭南市临渭区阳郭镇古范村。姊妹7人,她排行第六。身患聋哑的四姐与张小侠最为要好,因此她从小就对聋哑人有着特殊的感情。
      1992年,高中毕业的张小侠凭着篮球特长被陕西棉花机械厂招录为合同工,成为厂篮球队的主力。但在她心里一直有着做教师的梦想,1993年,临渭区阳郭中学附属聋哑学校招聘教师,尽管在厂里每月能拿到450元工资,在学校只有60元,但张小侠还是毅然选择辞职,走上了梦寐以求的教师岗位。
      3年后,聋哑学校因故停办。30多名残障孩子失学,自己失业,家长们失望,张小侠又将面临一次新的选择。
      “为了能让孩子们继续学习,不至于流入社会,我决定创建特教学校。”张小侠说。她拿定主意,没有校舍租房也要办,没有管理员和教师她就一人担当。
      1996年7月,张小侠租了两套商品房,30多名残疾孩子终于有了新学校。1997年9月,房主急需出售房屋,张小侠只好租用了一套民房。2000年7月,因生源增加,学校迁到当地的一所技校。2011年底,房租到期,租金从4万一下涨到8万,这让张小侠一筹莫展。从建校开始至今十几年,先后三次搬迁,漂泊不定。张小侠终于下了决心,要为孩子们建一所属于自己的学校。
      建校地址选好了,建校资金需60万元,其中的启动资金正是张小侠用于治病的15万元。2012年3月,特教学校破土动工。亲朋好友纷纷伸出援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仅仅3个多月,一座砖混结构2层28间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的教学和宿舍楼便建起来了。2012年8月,曙光特教学校正式迁入新址。

生命强大 缘于亲情信仰

      由于长期为残障孩子奔忙操心,超强度的付出使张小侠身体严重透支。1998年冬天,张小侠开始感到身体不适,时常坐下便很难起身。当时她只当是运动损伤,并未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越发严重。
      2000年9月,张小侠的腰已经僵硬如弓。她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胸椎部髓内肿瘤。医生告诉她,如果不抓紧手术治疗,最多活不过三年。那年张小侠只有27岁。
     “不幸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那一刻,我感觉到了恐慌和害怕。”张小侠对记者说。
      2000年10月,张小侠接受手术,术后造成下肢瘫痪,她成了与孩子们一样的残疾人。张小侠毕竟有着不同常人的毅力,她要求自己为孩子们做出榜样,每天清晨她都要在辅助器械上完成300多次蹲起练习,不论寒冬还是酷暑,从不间断。两年后,张小侠终于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她用行动告诉孩子: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的垮掉。
      2006年5月,张小侠再次到医院复查,医生惊奇地发现,除了下肢僵直行动不便外,张小侠的所有生理指数全部达标。这就是张小侠与病魔抗争下的一个奇迹。
      一位癌症患者的21年坚守,创办了渭南地区规模最大、学生最多、影响力最强的一所特教学校。张小侠给记者一笔笔算着,“建校的地皮是租赁的,期限20年,年租金1.5万元;建房的钱是我借来的,妹夫出资20万,其他亲友出资20多万;市财政局资助15万建起了语音多媒体教室;区教育局资助10万元修建了塑胶操场;大荔三河水利工程公司绿化了校园;省妇女儿童基金会资助20万元建起了伙房与厕所;陕西省慈善协会捐赠5万元设立了‘筑巢项目’;临渭区卫计委为23名残疾学生免除了医药费20多万元;临渭区文化广电局捐赠了电声乐器;临渭区沋西村村民张小会每月都向学校捐款50元……”张小侠如数家珍,眼里却已热泪盈眶。

塑造希望 感恩常在心间

      一个孩子关系一个家庭,一群孩子关系一所学校,所有孩子关系一个国家。要让残疾孩子与正常孩子一样融入社会,学会生存,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21年间,张小侠走遍了残障学生家庭,使80多名特困残疾孩子免费入学。
      特教学校现有8名教师,为了全面启发孩子们的智能,除口语手语训练、文化知识学习外,还开设了体育、美术、舞蹈、劳动和慈善文化等课程。老师领着孩子们到商场购物、义务劳动和社会活动,让孩子们接受智慧教育,体现“善”文化的特色。
      慈善使张小侠与无亲无故的聋哑孩子成为亲人,她的执着付出为给孩子换来了希望与新生,使他们能够从容面对社会,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创造着人生价值。
      在张小侠的学生中,有8名考上了大学,3名被北京“隐形翅膀”艺术团录取,2名成了省级运动员,4名在省残疾人文艺汇演和残疾人艺术作品会展中获奖……曙光特教学校因此被定为陕西省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定点学校。
      如今,曙光特教学校已走过了整整21个年头,收获了国家与省市区级50多项殊荣。这21年张小侠心里一直装着两个沉甸甸的字:感恩。发稿前,张小侠特地向记者发来微信,说一定要替她写上,“真心感谢所有关注、帮助过她的人们。”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