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王希文)近日,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
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华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助于宣传展示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6月2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介绍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国农民丰收节”确实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也就是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设立的,它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呼应和促进体现在很多方面。
设立这样一个节日,可以激发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推进乡村振兴,是为了农民,也要依靠农民。举办丰收节可以让广大农民参与进来、投身进来,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
乡村振兴将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提供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丰收节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营造浓厚氛围。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在开局之年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助于把各方面的力量、各方面的资源动员起来、聚集起来,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设立这样一个节日,可以满足农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乡村振兴五句话20个字,生活富裕是根本。生活富裕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也体现在精神层面。“中国农民丰收节”本身就是欢乐与美好的象征。通过这个载体,展示广大农民的劳动成果,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可以让全社会都感受到,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设立节日的特殊意义
程扶琴是河南省安阳县的一位农民,当《慈善公益报》记者告诉她,刚刚诞生了“中国农民丰收节”时,程扶琴简直不敢相信,她激动地说:“现在,农民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我们亿万农民感到高兴,感到欣慰和自豪。”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这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将引起各个方面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关注和重视,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另外,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给农民一个专属的节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这顺应了亿万农民的期待,满足了曾经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正在淡化,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树立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从而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农民是中国人口的最大多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广大农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同时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成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