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草根慈善
苏州89岁老兵冯浩鹏捐献离休金帮扶贫困生
2019-07-02 19:53:27    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彭小丽  本报记者  李济慈6月30日,“‘鹏华’助学爱心基金启动暨慈善助学金发放仪式”在江苏省苏州市盘溪军休所举行。“鹏华”助学爱心基金是由生活在这里的离休干部冯浩鹏与夫人孙建华联名在苏州市慈善总会设立的个人冠名基金,夫妇两人已将16万元离休金注入爱心基金,定向用于帮扶苏州及云南省昭通市贫困学子完成学业。这也是苏州市慈善总会第53个个人冠名基金。启动仪式上,向首批13名贫困生发放助学金50600元。

      过了暑假,小付同学就要升初三了,这是初中阶段最关键的一年。可就在不久前,她患有脑部垂体瘤达10年之久的母亲,接受了肿瘤摘除手术。虽然手术很成功,但高昂的费用让这个原本就不宽裕的单亲家庭陷入困境。小付说,自从母亲得病后,学校、同学以及社会上素不相识的好心人纷纷伸出援手,帮助她家渡过难关。这次接受“鹏华”助学金,使她再次感受到了人间真情的可贵。她说:“今后我会更加努力读书,不辜负冯爷爷和孙奶奶,以及所有关爱我的人们。长大之后,我也会将这份爱心继续传递下去,回报更多的人。”

      此次13名受助学生中,有初中、高中及大学生。他们大多家庭经历变故,身处逆境。尤其是来自云南昭通的贫困学生,有的失去双亲,失去了依靠;有的家庭贫困,早早挑起了生活重担。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一样的勤奋好学、自强不息。

      “我不希望这些孩子们因为一时的困难而失学。”启动仪式上,冯浩鹏老先生动情地说。慈善助学是他和老伴长期以来的愿望,直到去年自己经历了一次脑中风后,身体大不如前,早日了却这桩心事的愿望更加强烈。他说:“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党给予的。作为一名党龄68年的老党员,我应该响应党中央号召为扶贫攻坚出一份力,这样才是不忘初心,才能不愧对党和国家。”冯浩鹏说,让经济困难的孩子能够安心上学读书,将来好好报效祖国,是他们内心唯一的期望。

      冯浩鹏1931年出生于江阴,童年经历战争、流亡与贫穷,可就算是最艰难的岁月,冯浩鹏也没有放弃读书。1949年7月,18岁的冯浩鹏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军事院校从事文字和政治教育工作。他在部队吃苦耐劳,自愿奔赴条件艰苦的生产建设兵团参加劳动,曾立三等功三次。1988年9月,他被原南京军区政治干部部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奖章。

      1982年9月,冯浩鹏从安徽省军区全椒县人武部政工科科长岗位上离休。但他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心,继续发挥余热,服务社会与人民。在安徽滁州市全椒县邮政局,冯浩鹏义务担任邮政“编外”工作人员,这一干就是3年。

      1985年,冯浩鹏举家迁居到苏州,搬进了盘溪新村。此后,他便经常义务在社区开办讲堂,为学生讲述革命故事。在盘溪军休所,冯浩鹏主动承担起义务整理报刊的工作。在军休所组织的慈善公益活动中,他踊跃参与,每次都捐款上千元。但对自己却很苛刻,盘溪军休所副所长张离成说,冯老小病不愿去医院,大病能拖则拖,不肯住院,他总说,不想给大家增加负担。“老冯不止一次地向我提起助学的想法,他说要以此回报社会,回报党的培养。”张离成说。

      “豪华不羡,淡泊自甘”是冯浩鹏信奉的一句家训。他说:“钱够花就行,应该捐到更有用的地方,给更需要的人。做慈善照亮的是别人,快乐的是自己。希望今后,我们的子女还能把这份爱心一直传承下去。”

      “冠名基金”是苏州市慈善总会依法向社会募款的重要形式,凡是像冯老夫妇这样热衷慈善事业的,不管是爱心人士还是爱心企业,都可以在总会建立“冠名基金”。冠名基金由总会统一管理,受到法律保护,保证冠名基金的善款专款专用。同时,冠名基金不收取任何管理费用,捐入多少用出多少,并且帮扶范围与去向可由捐助者自行决定。

 


责任编辑:csgy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