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善公益报(张亚西)在中国企业家的群体中,王均豪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不仅是均瑶集团的创始人之一,更是一位将“道法自然”“义利并举”融入血脉的企业家与慈善家。他将从父辈那里学来的“摸摸良心”,从传统文化中悟出的“道法自然”,从商业实践中提炼的“四个满意”融汇成一条清晰的人生路径:做良心企业,传善业家风,兴中华文化。王均豪和他的“良心之家”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厚植家国情怀、勇担社会责任的道路。

王均豪在均瑶健康公益古琴殿开馆雅集上演奏《我是中国人》
善行初心:从修路捐资到全球抗疫的慈善之路
王均豪的慈善之路始于最朴素的乡土情怀。早在创业初期,他就开始回馈家乡,捐资修路。他回忆道,走上那条由他出资修建的路,“感觉走在幸福大道上”。这条不长的乡间小路,开启了王均豪长达30余年的慈善事业。他的慈善事业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拓展,这种“随心而行”的慈善理念也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渐系统化、战略化。均瑶集团很早就将慈善纳入企业战略,捐赠不再是零散的,而是有组织、有响应的社会责任体系。
2020年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暴发,王均豪第一时间行动。“马上把我们吉祥航空的全球办事处改为采购捐助群,全家人参与。”他回忆道,由于全球采购标准复杂,他甚至让子女半夜起来核对物资标准,陆陆续续在全球采购了价值一亿多元的物资。这样的快速响应,背后是他多年积累的国际资源与组织能力。类似的应急慈善行动不止一次,在雅安地震、青海玉树地震时,均瑶集团第一时间利用飞机把手扶千斤顶及时运到灾区。同时发挥集团统筹、灵活的优势,多次筹集善款用于多地灾后救援,创造了慈善捐赠的多项创新。王均豪认为,“从企业角度做慈善,不是光有钱,还要从企业经营的理念层面去考虑”。
商道哲思:从“四个满意”到“百年老店”的经营哲学
王均豪兄弟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完成了个人财富的原始积累。“这30几年做企业,我一直在思考,做一个好企业的标准是什么?伴随着改革开放,看到了社会的发展,自己也在成长,总结出来的经验、思路、思想,我们得出了自己的答案——做企业不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我们一直围绕‘四个满意’的理念在做企业:让顾客满意、员工满意、股东满意、社会满意。这个排序很重要。”他强调说,“股东只排第三。因为只有顾客满意了,员工满意了,企业才能赚钱。赚了钱才能股东有分红,才能够有钱去做慈善。”“社会满意这一块就包括慈善在里面。”
他将这种理念上升为“百年老店”的战略愿景。“我们希望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均瑶集团就是要做中国民营企业百年老店的探索者,我们希望给中国民营企业提供一个案例而已,不管成功与失败。”“人民币为什么叫人民币?都是人民的。我只是把它用好而已。”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这位企业家最本真的信念。他甚至将这种理念融入家庭教育,他的女儿毕业后直接回到集团工作,儿子也在国际顶尖学府深造,但他从不强调财富继承,而是强调“精神传承”。他对子女说:“我不是要把股份传给你们,我是要把做企业的精神传下去。”
善家传承:六百年“良心之家”的家风故事
王均豪家族的慈善基因,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在温州,王家的祠堂“永昌堡”是国家历史保护建筑,家族祭祖仪式更是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正月初二,王家都有喝“慈善酒”的传统。“我们小时候就在祠堂每年正月初二会办慈善酒,接受这个家族文化的熏陶。”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王家人不仅团聚祭祖,更要商议新一年的慈善计划。
王均豪的父亲虽然没读过书,却用最朴素的方式传承着家训。“他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要摸摸胸口这一巴掌的,要对得起这个简单的动作。”摸摸胸口,成了王家人的“良心检验法”。如今,这个传统在现代以新的方式延续。王家的家族微信群名叫“良心之家”,几十个家庭成员在群里不仅分享生活,更会讨论如何帮助他人。
“什么时候开始做慈善?这就是自然而然的。”他将这种“中庸之道”融入子女教育之中。“我希望我的小孩走中庸之道,中庸是什么?核心就是追求至善,不求完善。”他甚至告诉孩子:“不要考100分,100分没奖励。最好在班里十名。”这种看似“不求上进”的教育理念,反而培养了孩子健康的心态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他说:“我们要去学习孔圣人的人生规划,从十五而学到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到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到八十就道法自然。”他希望子女能“提前一点去悟”,自己现在正在努力“从心所欲,然后道法自然”。
文化使命:从古琴复兴到文明传承的创新实践
除了商业与慈善,王均豪还有一份深沉的文化使命——复兴古琴文化。他与古琴的缘分始于一次文化之旅,在现场他听了一曲,被深深打动,“啥也不懂就买了一把古琴回来”。从此,他走上了古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之路。他收藏的多张古琴中有千年老琴,甚至是国家级文物,很多省级博物馆里都没有,但他收藏不是为了私藏,而是为了让这些古琴重新“活”过来,“要保护好,传承好”。他不仅无偿出借古琴给国家大剧院、香港大师演出,还打造了“均瑶健康公益古琴殿”。“这是我们琴界、琴人的朝圣之地。因为老琴最多,琴人多,琴人都在我这里借琴、交流。”王均豪始终坚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理念,致力于建设“世界古琴文化交流中心”。各大协会的雅集盛会均首选借用均瑶健康公益古琴殿珍藏的老琴。此外,历史上总共51款古琴,已经失传了大概20款,王均豪用明代的木料恢复10款左右,现在恢复到41款。
王均豪还创新性地将古琴与现代音乐形式结合。“在我介入之前,古琴所有的演出都是弹第一曲、弹第二曲、弹第三曲。是不能够弘扬古琴文化,不能够听的,听不懂的人坐在那里听,睡着了不想听了。”于是他大胆创新,将古琴与交响乐、民乐等结合,让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新的生机。如今,他正规划设立覆盖全国的古琴殿矩阵:“东部在温州,中部在宜昌,西部在大理,上海是国际馆,这是已经在做的事。”最近,他还接手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的工作,致力于王氏家风与古琴文化的结合。“我觉得很有必要让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让中华文化自信起来。希望大家都能共同挖掘我们的家风、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为文化自信、国家富强,为自己的事业共同去尽自己的一点努力。”
最大的慈善就是付出不需要回报
王均豪,一位用良心丈量生命,用自然指引道路的企业家、慈善家与文化传承者。从修路捐资到抗疫救灾,从“四个满意”到“百年老店”,从家族祠堂到古琴传承,王均豪用30余年的实践诠释了“道法自然”的人生哲学。在他看来,财富不是目的,而是工具,企业不是终点,而是载体,真正的成功在于为社会创造持续的价值。每当面临重大抉择时,王均豪仍然保持着父亲教导的那个简单动作——摸摸胸口,感受良心的指引。这个动作,不仅连接着王家的过去与未来,更连接着一个企业家的良心与担当。正如他所说:“只要你摸着良心,就不怕。”这条路,他还将继续走下去,因为“摸着良心做事,心里最踏实”。
责任编辑:csg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