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报(任乐晴)近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成就。据会上消息,“十四五”期间,我国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过4700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389亿元;截至今年8月底,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5921万人,超额完成5500万人的目标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前4年均值为5.3%,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表示,“十四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大部署,因时因势出台一系列就业支持政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去年5月27日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央专门印发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牢固树立大就业观,凝聚促就业合力,有力支撑了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在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
一是坚持就业优先理念,完善了就业优先政策体系。各级政府把稳就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宏观调控优先目标,纳入民生实事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年均创业担保贷款余额3000亿元,年均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1000亿元。
二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了新的就业增长点。“十四五”时期,先后实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就业扬帆计划、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等一系列举措,助力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创造了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三是注重精准施策分类帮扶,稳定了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连续出台政策文件,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方向,完善就业政策体系,拓宽就业渠道,稳定青年就业局势。同时,坚持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双向发力,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加大劳务品牌培育,农民工就业增收之路越走越宽,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保持在3000万以上。
四是强化全方位就业服务,提升了人力资源的匹配效率。建成近9000家零工市场,推动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推行数字赋能服务模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资源库和就业公共服务平台,持续开展“10+N”就业服务活动。
五是优化创业政策环境,厚植了创新创业潜力。“十四五”时期年均新增经营主体超1000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颜清辉介绍说,“十四五”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扛起稳就业政治责任,扩增量、稳存量、抓重点、强培训、优服务,全力确保就业大局基本稳定。一是拓展岗位挖潜扩容广度。各部门立足传统产业升级扩岗位,结合新兴产业培育拓空间。比如发改、交通、水利等部门实施以工代赈、重大项目带动超过760万个岗位;工信、文旅、体育等部门发展人工智能、冰雪经济都新增超过10万岗位。各地还积极扩大挖潜领域,比如浙江围绕先进制造、基建维护等开发岗位超过90万个。二是加大政策减负稳岗力度。一方面,强化既有政策落地,推广直补快办,加大稳岗返还、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落实。另一方面,加快增量政策出台,启动社会组织吸纳毕业生扩岗补助,提高稳岗扩岗贷款额度,扩大社保补贴范围,支持劳动者就业创业。三是提升群体就业帮扶精度。面向毕业生开展“1131”(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见习机会)服务;面向农民工开展稳岗服务;面向失业人员开展集中帮扶。四是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效度。把今年作为技能培训年,推出“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重点面向两个领域:一个是新质生产力领域,一个是民生急需领域。五是保持就业公共服务热度。持续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5分钟就业服务圈”,密集开展就业服务活动,推出“小而美”“专而精”专项招聘,发布岗位超过1600万个。
责任编辑:csgyb